,便是那老者临终的殷殷嘱托,他又敢不尽力?
而这许多年来,他待江宁有如子侄,这孩子,待他又何不是有礼有节?却从不曾添上多少麻烦。
“你可是心意已决?”
手中的茶盏并没有放下,面色几经变化,终是恢复了一贯的神色。张咏却是难得的带了几分严厉的语气:
“今后之路,可又当作何打算?己身机缘,可有寻到?”
老道士陈抟在将江宁交给张咏时,便曾毫不避讳的表示江宁入道的机缘,便在张咏这未来的大宋名臣身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近年来江宁一直跟在张咏身边,并没有提出什么离开的话题。
但张咏知道,这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的。
勿说是江宁这般被陈抟老祖寄予了厚望的,便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待得大了,也是要离开外出闯荡的。只不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可对于那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之术神仙之道,即使是有着陈抟老祖的谶言在先,秉承着对这孩子负责的态度,张咏却是不得不多嘴问上一句。
“江宁心意,从不敢有任何更改。至于这今后道路,大道之途漫漫,又有何人敢真正放言,他所选择的,便一定正确、毫无波折?江宁不敢过多奢求,但既然是定下了这决心,那么无论如何,都要拼搏一把,才算甘心。”
若不然,又何以对得起这两世为人所经历、遭受的这些,及那老道士陈抟的殷切期望。
这之后的话语,江宁并没有说出来,可张咏却从那神情中,看出了些什么。半晌无言,知这孩子已是心意已决,张咏亦不再多加劝阻,只是嘱咐一般,又问了些许情况,便让江宁自去回房休息了。
☆、第22章 感悟,离去
那日发生于客栈之内的命案,已如被人以莫大的法力抹去了一般。却是再没有人提及当日之事。江宁亦从那张咏口中了解到此次到这灌江口来,除了明面上的探查此地神像庙宇毁损,更是因为那赐乐业人所提出的引用纸币一事。
货币一事关乎国之根本,即便是有了张咏的大力扶持,在这蜀地之中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实现。因此首先重中之重的,还是要将心思放在民生方面。
那群已经在这大宋朝安居下来了的赐乐业人,既然有心在这陌生的国度里开创一般事业,入乡随俗自然是必须的。并不单指这服饰与礼仪,更包括种种人情世故。
张咏有心采纳这群异族人的建议,在蜀地施行全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可又担心朝廷上的诸多种种阻碍,一时之间并不能给一个好的答复。但并不妨碍他对这构想的兴趣与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