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不久根基未稳的益州知州做着鞍前马后打前哨的工夫。
在江宁等待着张咏船到来的并不长久的时光中,这老狐狸则简短的向江宁讲述了这些、在江宁所不在的时间内,发生的种种事项。不同于唐大小姐唐元沫所讲述的那些事件的发展,这人讲述的不多,却句句都在点子上。却是很好的让江宁明白了这一桩桩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那些。
这个人是一个极好的朋友,前提是你对他有用。至于更多的,却不是现阶段的江宁可以发掘了。
无他,不管是修为还是阅历,江宁终究经历得太少。缺了那份磨砺与沉淀。
也就是这一会的工夫,张咏张知州的船,终究是到了渡口。也幸亏有着那唐尧卿提前的指点,故而在看到那船上大批的工匠及高鼻深目,虽是一副大宋朝当下最时兴的打扮,却明显显得不伦不类的异族人时,并没有多大的惊奇。
正是前番入蜀之时,在那船上所结识的一群赐乐业人。也叫蓝帽回回,亦或挑筋回回。而在后世,他们被称之为,犹太人。
不过经过历时的洗礼,这一群远离了家乡流浪的异族,纵然是保持着大多数的习俗与习惯,与那些流传于它地的犹太民族,终是有了不同。
几相见过,先是在那饭馆里用了饭,接风洗尘一般。方才有本地的官人,带着那些匠人一起四处勘察这周边的情况。至于江宁并唐氏众人等,则是陪着那张知州亲自在那二郎显圣真君庙宇,进了香,告祭一般,如此这般了。天色自是不早,又寻了休息的地界,一日便这么过去了。
分隔许久,白日里来又有诸多的事物,张咏自是不好对江宁表示些什么,也只是不咸不淡的问候了几声便且作罢。因而甫一到夜晚,送走了前来拜会的最后一波客人,张咏便在房中等候着了。
眉目清俊的少年郎提了热乎乎的茶盏,并不去理会那张知州看似镇定的面色,只是行云流水的煮茶斟茶。待张咏接过后,方才屈膝半跪,对着这照顾了他近十年的张知州道:
“江宁谢过先生多年教导,是江宁,让先生费心了。”
言语之间,却是没多少提及这多日以来所经历的一切的意向。
只这张咏又是何等样人,与这少年相处了近十年,又怎会不知这少年在此时刻说出这话的打算。
江宁并非常人,至少以当日那华山陈抟所做的种种来看,更多的却是在为这他已无力照顾的少年铺路。华山陈希夷,这大宋朝中世人所认定的真仙。如果这世上还有所谓的真仙的话,那么一定非他莫属了。
而张咏,纵是不为了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