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德,此人正是当年智破当世三大奇案的刑部右侍郎吴二白内侄、江南名士吴一穷之子,江湖人称‘吴小三爷’的太原通判,讳邪字道直。他祖父本是天下第一巧匠,有此能耐也是家学渊源。
天降贤德,必不使其孤。天巧星苦守危城,自有天勇星破阵解围。这天勇星不是别人,正是殿前马步军都虞侯王凯旋,此人能征善战,惯使一把斩马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是吴通判少年纵游江湖时结交的好友,此时随禁军驰赴太原救援,听闻吴小三爷被困城中命在旦夕,只恨得睚眦尽裂,竟不顾军职,匹马单刀直闯敌营。
要说这位幽州游侠王凯旋,端得是天神下凡勇不可当,只凭这匹马单刀竟在十万大军中斩将搴旗,宛如霸王再世,杀得那帮蛮子以为是夜叉临世,丢盔弃甲闻风丧胆。这王虞侯不愧是条响当当的好汉,杀透敌阵之后竟还绕太原城四门一周,高呼‘援军即至’,令城中士气大振。此后数日他又在城内募集十数敢战勇士,每当贼寇攻城便杀出城外,焚烧云梯、敌楼,杀伤头目。如此一来,敌军士气更挫,直到我朝大军直抵太原城下建寨扎营,敌酋见势不可图,撤出河北时,光有名号的大小头目丧生王虞侯刀下的足有三十七八个。”
说到这里,场中顿起一片叫好之声,只是几个做书生打扮的国子监学生仍是颦眉叹气。
只听其中一人说道:“虽则北方战事稍定,可那西北的吐蕃、西南的交趾尤是大患。”
另一人叹道:“自西夏平定之后,本以为陕西诸路百姓能稍得喘息,不曾想刀兵又起,西北局势堪忧。”
又有一人接口道:“西军本在诸路禁军之中最为精锐,西夏方定,军中尤多善战勇士,我看西北之危尚不如河北路,此次提兵太原城下的便是北境凶名赫赫的蛮族酋长万奴王。据说此人不仅计智过人,武功也是天下无敌,甚至有传言说,此人掌控北境已有七八十年,如今仍是少年模样,恐怕还有些妖邪手段。”
同桌另一书生截过话来:“未必然。万奴王纵强,毕竟是一人之力,历朝历代凡以妖魔邪术惑人者岂有长久之理?君不见汉末的黄巾军、五代的白莲教。何况太原之危已解,万奴王新败,麾下蛮夷士气难用,一时间必成不了气候。倒是我朝西南诸路,兵事朽坏,又是瘴疠丛生之地,诸洞僚人时常为李氏叛王所惑,杀官造反。西南诸路又多为下县,贫困不堪,以致诸多州府都无城墙保护,听闻西南重镇邕州已被叛王旗下大将攻破,荆州以外再无屏障,我看西南方是心腹之患。”
几个书生方自叹息,边上一桌有个做道装打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