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不能将自己离家十七年的生活习 惯,在孝道的前提之下,丧失了自我,改变成一个只是顺命吃饭的人,而完全放弃了自我建 立的生活形态。
在父母的面前,再年长的儿女,都是小孩子,可是中国的孩子,在伦理的包袱下,往往 担得太认真和顺服,没有改革家庭的勇气和明智。这样,在孝道上,其实也是“愚孝”。我 们忘了,父母在我们小时候教导我们,等我们长大了,也有教育父母的责任,当然,在方式 和语气上,一定本着爱的回报和坚持,双方做一个适度的调整。不然,这个社会,如何有进 步和新的气象呢。
一个国家社会的基本,还是来源于家庭的基本结构和建立,如果年轻的一代只是“顺” 而不“孝”,默的忍受了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一旦我们做了父母的时候,又用同样 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自自然然的叫自己的孩子再走上祖父母的那种生活方式,这在理性上来 说,便是“不孝”了。父母的经历和爱心,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好的一方面,我们接受、 学习、回报,在不合时代的另一方面,一定不可强求,闹出家庭悲剧。慢慢感化,沟通,如 果这一些都试尽了,而没有成果,那么只有忍耐爱的负担和枷锁,享受天伦之乐中一些累人 的无奈和欣慰。但是,不能忘了,我们也是“个体”,内心稍缮追求你那一份神秘的自在 吧!因为我的父母开明,才有这份勇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不再来替我— 一个中年 的女儿盖被的偶尔自由中,写出了一个子女对父母的心声。
父亲、母亲,爱你们胜于一切,甚而向老天爷求命,但愿先去的是你们。而我,最没有 勇气活下去的一个人,为了父母,大撑到最后。这件事情,在我实在是艰难,可是答应回国 定居,答应中国式接触的复杂和压力,答应吃饭,答应一切你们对我— 心肝宝贝的关爱。 那么,也请你们适度的给我自由,在我的双肩上,因为有一口嘘息的机会,将这份爱的重 负,化为责任的欣然承担。
简单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 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
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这只是样子而已。事实上,死去 的人,在世上总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有形的,无形的,充斥着这本来已是拥挤的空间。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普通通 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