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生产必须靠人来进行,无论是作为肉体的、活着的人,还是作为有能力和技术的、劳动的人,都不过是在不同程度上为生产提供了物质的而且是首先必要的条件。由此我们看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当然应该属于生产的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要素之一,离开人,不可能进行劳动,不可能制造或使用工具,更无从谈起物质生产。可见,把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割裂开来,把它从生产力中抽调,是荒唐的。人类自身生产这一活动,不把它看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导致到人是上帝所造等说教中去。
群婚、杂婚、普那路亚婚(不同部落的一群兄弟和一群姐妹之间的通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等都是远古时期的家庭形式,后来才发展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60页)私有制产生之后,需要明确财产继承,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瓦解,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家庭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决定的。
正因为人类自身繁衍也是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绝不能由单个的人独立完成,也不能由同性的人完成,必须由男女的结合才能完成。一男一女,不多不少。打破原始共有制的“罪魁祸首”是剩余财产,更是劳动的人。正是由于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造成了财产的剩余,同时也使智力达到了对于“劳动力”的认定。一方面,自己生的劳动力为自己创造财富服务;另一方面,剩余财富“肥水不流外人田”。单偶家庭成为双重的生产单位。
4。一夫一妻制与私有制
正因为一夫一妻制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关照之中,所以设想一夫一妻制在某一天坍塌,只能是一相情愿。
公民个人,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主体,单偶制家庭,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这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上,人类社会的私有制方兴未艾,这是一夫一妻制最雄厚的基础之一。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