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什么?你来自女性!不仅如此,女性的采集活动比男性的狩猎活动更稳妥、可靠,也更容易形成“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格局。于是,女性掌管原始祭祀,又捷足先登地披挂上神的灵光——女娲战胜洪水猛兽、炼五色石而补苍天,被认为是神话与象征版本的母权制记录。
父权制推翻母权制并取而代之,有点像今天的“拆迁工程”。——母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被直接挪用过来:依然是生育优势和生产优势。当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两性交配才能繁衍后代时,女性神秘的光圈被冲垮了,甚至被看成男性借以播种自己的后代之种的一块土地——就像在田野里播种而生长出植物一样,而土地则是最早被人类征服的自然条件之一。女性生育优势的丧失,立刻使其沦丧为男性发泄情欲的对象,男性成为主宰,成为掌握“工具”和“载体”的主人。向大自然更为广阔的进军,对危害和阻碍人类发展的一切灾害的抗争,保卫生存和满足欲望一切活动的开拓,以至于人类之间一切社会性的血亲复仇、氏族征伐、宗教争端……男性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主力军。
一夫一妻制还能撑持多久(2)
面对历史如此的昭示,我们应当明白一点:一夫一妻制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产物。
有人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历史上愚昧和野蛮的产物,现代文明是对其否定的力量。甚至有人举例说: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因而强大,清末一夫多妻被“革命”,而一夫一妻制的实行造成国家一蹶不振与落后挨打。——这种说法,实在为一夫一妻制造成冤案。罗素说:“人类的文明史,主要是一部父权渐渐衰落的历史,在大部分文明国家中,恰恰在开始历史记录之先,父权即已达到它的顶峰。”于是,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和现代文明诞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排除的。
3。人类自身繁衍也是生产活动
判明人的一种活动是不是属于生产的范畴,应该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它是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看它是否在创造着生活资料或为此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种粮、打猎是直接创造生活资料,而制锄、制弓箭、采矿等是在创造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工具,即物质条件。这两者当然都是生产。那么人类自身的繁衍是否也是符合这两条标准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首先,就单个的人的生育过程来讲,受孕、怀胎、脱胎以至于最初的哺育,都是人的自然属性,因而人的性交活动、种姓遗传、人口繁殖等,总之人类自身的生产,从本质的严格意义上讲,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