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肤,主流模式总是在实际地发挥作用。而人们、尤其是大众的观念和心态,总是向主流模式所体现的价值靠拢和倾斜的。
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一夫一妻制不是靠任何人为设计和强权推行而延伸到今天的。历史上统治者精心构筑的,是事实上的一夫多妻,而不是一夫一妻制。强权所极力推行并维护的,是皇室“合法”地嫔妃如云、显贵“合法”地妻妾成群。剥夺和压抑人民群众性权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万恶淫为首”……等等等等,是以统治者的垄断性权、被统治者性权被残酷剥夺为条件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得已经好听多了,已经大大地被美化了,历史上的基本世态是“礼制不上大夫,权利不下庶人”。以为荒淫无耻是对纲常礼教的反叛,实在是天大的误解,荒淫无耻和纲常礼教从来都是相互勾连、密切配合的。荒淫无耻者是纲常礼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在强制下对于纲常礼教的遵循者是性权被大量剥夺者。中国历史上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是有条件的,第一是极权专制,第二是等级格序,第三是太监、战争、徭役、戍边、农奴。可以说,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与事实上的奴隶制相辅相成。性权不平等,对性权的大量剥夺,在主流“意识形态”中锻造强大的性压抑和性禁锢的锁链,是嫔妃如云、妻妾成群、二房三房等等的社会条件。
因此,一夫一妻制在历史上一直延续到今天,并长期占据主流婚姻模式的地位,绝不是人为设计、人为推行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地、历史地运行的结果。任何人都无法对此享有发明专利权。这样的对偶制,是人性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本质体现,是比较能够实现性权平等、性别平等的一种婚姻模式。性压抑,往往伴随着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性垄断,一个是性放纵。历史上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于是,婚外恋者的心态不是完全统一的,就像国际社会各个国家的制度和体制不同、开放程度不同一样。归纳起来,婚外恋者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意识和意识完全冲突;第二种是无意识已进入意识,主观意识部分地放弃对无意识的压抑,网开一面地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无意识;第三种是意识本身对无意识充分认可,给予较大的自由度,婚外性行为或婚外情感生活几乎不受自己显意识的压抑,在认识上、观念上已经“理顺关系”,是婚外恋在意识王国“合法化”。
前两种自不必说,即使是最为开放、潇洒的第三种人,也是充满矛盾的。奥古斯丁有一句名言:“不论人的灵魂倾向于何方,只要不是向着上帝,就离不开痛苦。”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