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不好把握。不过,认真分析,男的是在行动前、行动中的整个过程都矛盾重重,人好像分成两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女的在行动以前内心思想斗争更加激烈,行动阶段后期也更脆弱,特别容易受到打击或陷入精神创伤,只不过在行动阶段的前期,沉湎于直觉和眼前,显得不管不顾。如此看来,只有阶段性差异或形式上的不同特色,没有实质不同。故而谈论婚外恋心理问题,还要男女统筹,不搞“非国民待遇”。
婚外恋者的情感是分裂的。婚外恋者的心理是冲突的。婚外恋者的感受是痛苦的。
尽管婚内生活也有矛盾和痛苦,但一般来说矛盾没有激化,而矛盾冲突的表现时起时伏。
但婚外恋者则长期处于分裂、矛盾的痛苦之中。
因为性爱心理是每个人心理路程的一个侧面,是社会心理的一个部分,不可能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于是,潇洒中不知是对还是错,刺激中不知是福还是祸。
婚外性关系的心理轨迹(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极大贡献,就是提出无意识概念,并对无意识层面进行了剖析。无意识指被压抑或排斥的、意识层面以下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这种意识层面无时不在,比意识更为长远和活跃,就连睡梦中都是无意识的天下。从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一般学说来看,无意识层面,实际上是和意识层面不协调、不一致的部位,是人的统一的心理王国之中一块没有臣服和归顺的领地。或者可以说,是人的心理版图上一块“特区”,往往具有“一国两制”的特殊性。在意识中,无意识往往被否认、被压抑、被忽略。在这里,往往形成一块诸侯王国,由本能所直接决定的欲望,往往无法由意识层面去进行管理,“政策调整”也往往失效。
无意识也被称为“下意识”“潜意识”。社会意识的整体系统,也会有“特区”——社会上对婚外恋、一夜情等等,也会网开一面地给予一定程度的接纳、甚至崇尚。然而,社会意识不可能为婚外恋推出一部堂而皇之、公开正统的意识体系。
选择婚外恋是个人的自由,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指责,往往是十分乏力的。即使道德“底线”,也很难得到权威的解释和哲理的支撑。但是,社会现实中一夫一妻制的顽强,以及维护一夫一妻制的“主流意识”的同样顽强,不是靠说得清、道得明的伦理论证来支撑的,而是靠说不清、道不明、潜移默化的观念、舆论来支撑的,甚至是靠社会成员莫名其妙的内心自责来支撑的。即:无论你说得头头是道,无论你将伦理批得体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