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独身一族,毅然征婚,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刻意掩饰了自己最大的“缺陷”——博士身份,在婚介机构,只递交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没有抵消她在其他方面的优势,终于找到了意中人。一年后,大概女博士觉得双方情感已进入稳定阶段,才暴露了自己的“身世”,男方竟然惟恐避之而不及,甚至分手后还不忘到婚姻介绍所,责怪他们当初没有把好关,让自己受骗上当。
有一种调侃的说法:人类的性别划分为三类——男人、女人、女博士。这说法够损,不仅将高学历的知识女性从女性中“分离”出来,而且还降低一格,成为既非男、亦非女的“第三性”。一位女博士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将女性高学历者所遭受的妖魔化总结为“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有记者报道说:“在一些高学历人士征婚活动中,报名登记的女性要远远多过男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忙着为自己正在读硕士、博士的女儿找对象。在婚姻介绍所里,男士们往往对女硕士、女博士望而却步;一些拥有硕士学位的女性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也有不少三十几岁的女硕士、女博士坚持不降身价,成为婚介所里的老大难。”
关于高知女性择偶难的问题,笔者将另文发表忠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男性遭遇了一种挑战。
所谓婚姻生活中的共同语言问题、家务工作分工问题、自居子女教育问题、妻子是否贤惠问题、性格磨合问题、情趣爱好的调整或互补问题、性生活的协调配合与审美问题……其实在所有的夫妇之间都是存在的,因此所有这些问题虽然各家念各家的经,但从宏观来看,是共性的。也就是说,娶个女博士做老婆与娶其他女人做老婆,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原则区别。“博士特色”可能会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但女博士也是人,也是女人,女博士把精力过多放在了学习打拼上,拿学位过五关斩六将都过来了,一旦进入家庭,面临为人之妻的“考试”,也不会逊色到哪里去。总之,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说:你没娶女博士,所遇到的问题不一定就比娶了女博士要少,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比娶个女博士简单容易。
至少相当一部分男性,是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咄咄逼人的“巾帼博士”的“势”,那顶博士帽本身不会有什么重量,秀发轻举,但或许真的成了男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敢成为相对强于自己的女性的“配角”;不敢在世俗目光的审视下自甘“社会地位”的低下。社会发展到今天,女博士(女秀才)出现了,人们才发现,传统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