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个脸,满城乱逛,见谁谁倒霉。我那帮朋友都躲着我们俩,因为爱情的性情太过无常。我们走在街上,像一对孪生兄妹。我说的是港务区三楼那个房子,我在那房子里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简直能溢出来,溢到外头窗台上。礼拜天,我记得总是礼拜天到乡下去采野花,俩人跑遍了城内外20公里范围的土地,角角落落。孤山,定山,月出峰,长江边堤岸上,还有我现在住的长山。每座山都去,都看过日落日出。礼拜天之外,她正常上班,下班以后我们就看看电影,逛逛街。那几年中国放的电影,几乎一部不会缺,全看过。外国片是《巴黎最后一班地铁》、《两个人的车站》、《野鹅敢死队》、《弗朗西斯》、《虎口脱险》。国产片是……《芙蓉镇》吧?不!有一部很不错:《本命年》!我们连看了两遍,两个晚上都去,只为了姜文的演技!看《两个人的车站》,我记得我和她都哭了,就像我们自己也在西伯利亚皑皑雪地里。我们总坐在电影院里,总坐在5排6排,1号3号座位。正好是中间,我有时在2号4号,还是1号3号之间犹豫,举棋不定。当然那是在观众比较少的影片场次。地上都是花生瓜籽壳。这种在电影院里消磨良宵的乐趣,现在已经是再也没有了。就像没太讲空房屋装修之前你去人家家里可以随便进去,现在却要脱鞋!那种老式的公众电影院,不知为什么没有了!真是可惜啊!你现在看电影,总是不小心走进标价规格都很高的小型放映厅,你不敢吸烟,不敢嗑瓜子或大声说话,你身陷在震感立体声沙发上,像是他妈的又重新出生了一次!自从中国人开始讲“休闲”这个词,老电影院就纷纷被拆除了。我和英子可说是赶上了在中国泡电影院最后的好时光。有两年,有四五年,这类老式影剧院还在,还有人气但地没人扫,音响没人换了,公开放映的片子莫名其妙,总是很滥!放映员表情恶劣,售票窗口的人没好声气,影剧院人走进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