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钪匾氖鞘裁矗俊薄笆侨宋牡木瘛!?br />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精神是高深莫测的事物,是我们一生要竭虑穷思才可企及的一种境界,然而精神的来源实际上却是十分的简单与原始的。它就是我们的身体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通过身上的视味嗅听触五感与世界的互动,甚至连你们的关于美的感受也取决于你们婴儿期对于该事物的身体舒适程度。你们先从自然的探索中知道哪些事物是舒适的,哪些是会给你带来伤害的,吃饱了高兴,肚子饿了伤心,妈妈的身体温暖,尖的事物会刺痛你等等,而后你们把这些感觉提炼出来,形成了人类的感情以及那无法妙语的精神世界。”
“以上所说的都是非常非常简单的道理,听完你甚至会质疑她的真实,人有那么简单吗?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让我们回到课上,为什么允许你们不必坐得端正,因为你们的身体会感到累,身体上的累会跟精神上的累连接起来,你们觉得渴了,或者说饿了,道理也是一样的。我只想你们上我的课尽可能地放松,甚至笔记都别记。下了课我会把笔记本子留下。当然有同学实在累了的话也可以躺着听课,以前我教书的时候,有个同学感冒很严重,我就让他躺下来听课。如果连你们的身体也被束缚住,那么精神谈何自由呢?语文就是一门让身心灵都放松的科目,也是人文的主旨。堂课本身不该是束缚住身心的枷锁,不应是压力与任务的集合,否则会她会成为给人以恐惧不安惶恐紧张的梦魇,而非一节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课了。”
“我们中国古代有‘仁’的思想,‘仁’从哪边来?‘仁’从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走出来,修身不是让你们的身子一板一眼起卧有度,心正则身自直,修心才是关键,修心就是从你们的身体真实地与这个世界交流开始,从你们婴儿时期对事物的探索开始,要你们坐姿端正,心不正的话你坐直了,没过多久又塌了,这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想想看你们出操时的样子,很多老师都在感慨,说你们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个个都没精打采的,每每听到看到你们这样我就很痛心,这也是我们身为老师的错。古代春秋的‘儒墨之争’,孔子讲‘仁爱’墨子讲‘兼爱’,为什么还要‘争’呢?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我问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觉得墨子的‘兼爱’是好的,举手我看一下。”
全班刷刷把手举起,“有谁没举的吗?”“有!”“谁没举起来,我看下。”“瞿致杏!”“好的,我知道了,大家放下吧。”蒲远沁顿了一顿,道:“其实举手的同学呢,还没明白我说的意思,明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