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被其蒸得膨松温热起来。我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被蒸熟的包子,来给山寺里的佛祖做供品。
山寺位于清风峡的西缘,半山腰之上,四周古木参天,山势险峻。寺院一周遭的红墙绿瓦,寺门楼上雕龙画凤,彩色莲花,门旁有副对联,道是:
汉魏最初名胜
湖湘第一道场
虽是方外之语,但气魄却跟岳麓书院上那副“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一脉相承,典型的湘人口气,楚人胸襟,凡事必做第一,谁不服可以来比划,只需岳麓山凋残的一片枫叶就能把汝给镇压了。每次上山,我总要在这副对联前伫立很长时间,感受它的气息,灌注它的血液,领悟它的精华,收拾自己散乱的魂魄,然后将自己融进去。其实我并非佛家信徒,但我总觉得来了就得虔诚地将自己暂时当做佛门弟子,不然就是糟蹋净地,罪过不小。
寺里十分荒凉。经战火和文革的摧毁,大雄宝殿、经堂、禅房、僧房等许多屋舍大多片瓦无存,只有园子西边山坡上有座观音阁,不知什么缘故,竟保留了下来,九死一生,或可算一个小小的奇迹。也许观世音总是普度众生,故有此报。以此观之,佛家道义可能真是万古不变之理呢,而另一个永恒的世界,亦确实值得人们去期待,烧香超度。
观音阁前亦有一联,道是:
寺门高开洞庭野
殿脚插入赤沙湖
进得阁来,迎面就见盘膝坐立的丈二菩萨笑容可掬,一团和气,头束百朵金花,身披金色袈裟,双手合十,慈眉善目,飞扬动人,嘴角微启,仿佛在永远地念着一段不朽经文。里面人不少,香烟却很稀薄,人们好像只是来观光的,并不想向菩萨祈求什么心愿。太平年间,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比较罕见的,可见这是一个严重畸形的时代,人们的心灵被某种意识形态扭曲之后,对佛的敬意便也随之淡漠了。我就听见有人在阁里嘻笑,大声地说话,走路不注意把脚步声弄得又响又长。看着人们的那副可憎的嘴脸,我就觉得自己绝不能学他们的样。本来我就已背到极点,如果对佛还不知恭敬,恐怕就真的无药可救了。于是我烧了一柱香,高擎于菩萨面前,闭目默祷。
可惜我没有跪下去!
我是想跪的,但那些人都没有跪,我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怕被人笑话迷信。我不知道,碍于世俗的面子想做而不敢做的这种愚昧的念头今后会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一离开山寺,我其实就已经后悔了,恨不得抽自己几耳光,一种对佛的敬意,为什么要受到世俗的骚扰呢?我想回去把该嗑的头给嗑了。然而我惊讶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