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消除我的业罪吗?”
“当然能,不然我找你来谈佛干什么?”
“容易还是不容易呢?”
“那就看你的道行了,你一直不信佛,现在临时抱佛脚,佛是个什么态度还真不好说。但心诚则灵,佛又好与人为善,我想你也不必担心很难。关键是,你到底有多心诚。”
我被问住了,老实说我还真回答不上来。我当然希望自己是至诚的,可一想到我上山来是为着寻找更多的母爱,似乎与佛道的诚心没有关系,我就有点茫然。我不能说不寻找母爱了,可要临时改变主旨,是不是得大于失,我实在拿不准。如求念无做裁断,他也许根本不知我的“母爱”为何物,诘问起来,殊为不美。忽然,我心下一动,觉得念无的话里还是有问题,他要求我心诚,固然没有错,可未免过于虚幻,究竟是哪方面的诚呢,是消业的诚,还是求佛的诚?前者当然是绝对的,可他若指的是后者,那我肯定达不到要求。
念无确有道行,敏锐之极,看出了我的犹疑,说:“我的意思是,如果我说你很难摆脱某些尘世欲望的纠缠,你接不接受?”
我沉吟了一会,轻声说:“也许吧。”
“那就麻烦了,那就很难消除业罪。”
“人非草木,怎么能完全摆脱欲望的纠缠呢?”
“问得好!其实佛家也不是完全要人摆脱欲望的纠缠,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每天吃斋念佛,似乎无欲无忿,可实际上我们吃不是也想吃味道好的饭菜吗,馊饭馊菜我们也不喜欢的,衣着穿戴,僧服直裰,不也有好坏之分吗,至于庙里众僧,何曾有过完全平等之权力?其实神圣的佛堂跟尘世一样,也有阶级之分,小门子劈柴喂猪,担水种菜,辛苦不辛苦?主持方丈,青灯打禅,坐享其成,好不快活!这种区别是如何来的?不就是人的欲望所至吗?出家人又哪里能够绝对免俗!所以欲望是可以有的,但,必须有度。所谓度,就是说你的欲望必须符合你的现状,如果你的要求超过了你能力所及的范围,那佛门就不能支持你了,这是因为你实现不了欲望,精神必然陷入一种分裂状态,多半会让你的言行举止不符合‘人’的规范,这一来,往大处说,肯定给社会带来麻烦,往小处说,容易使自己丧失理智,在生死之间迷失方向。其实佛门教义哪里真的能使人修来世的富贵,还是在让你修这一世的福运啊,所谓来世的思想不过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幌子罢了。”
我只觉浑身一震,顿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你的意思是说我现在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欲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