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经过。告别时,他紧握着我的双手,心潮澎湃,激昂有力地说:
“你应该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他为国家的存亡,为民族的利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放弃在南洋优裕的生活回国抗日。他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最后,王楚英老人给我已故先父题字:
“爱国侨胞、抗日将士陈邦兴千古”。我将王老的题词,请石匠刻在石头上,竖立在父亲的墓旁,让后人永远记住他的抗战历史,记住南侨机工。
接触到南侨机工的这段历史,情感常常驱使我牵挂那些健在的老机工。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一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和动人故事,教育后人,永远记住这些为民族的解放而献身、洒热血的前辈。
在昆明参加抗战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联谊会的秘书长陈达娅告诉我,有一位广东顺德籍的南侨机工刘承光,现在新疆农垦退休在家,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工资待遇偏低,保姆费用都无法解决。知道此事后,我心急如焚,回到北京立即找到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明江,汇报了这一情况,并递交了这位老人的申诉和云南省南侨机工联谊会的报告,希望中国侨联能帮助解决问题。林明江副主席很重视此事,并立即作出批示,转新疆侨联落实政策。2006年1月,云南省南侨机工联谊会的秘书长陈达娅通知我,这位老人托人写信到云南省南侨机工联谊会,告知新疆已落实南侨机工的待遇政策,补发了工资,现在这位老机工的退休工资也从原来的六百元,增到一千贰佰多元,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心中非常高兴,希望联谊会转告中国侨联和林明江副主席,感谢侨联领导对老机工的关心。对此,我深感欣慰。
2006年10月初,我到海南东方市寻访92岁的老机工黄万全,得知老人住院的七千多元医疗费没有钱缴纳。回到北京,我将老人的医疗费问题向林明江副主席汇报后,林副主席又立即指示,从侨联基金会中拨出专款,帮助解决部分住院费用。
以上事例不但表达了我对仍健在的老机工时刻牵挂之心,也显示了中国侨联对南侨机工一贯的关切之情。早在1986年1月,全国侨联副主席庄明理、萧岗就率领调研组赴云、贵、川三省对南侨机工的落实政策问题进行了调研,促进了南侨机工历史遗留问题的早日解决。1986年11月,庄明理副主席又陪同陈嘉庚先生之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先生,沿滇缅公路访问留居云南省的南侨机工,并与全国侨联顾问张楚琨先生共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