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中天气常常突变,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骤至,导致山陡路滑,塌方险情,很容易发生事故,车毁人亡;三是险路险情关。下深谷,爬大山,不少地段里上有危悬欲坠的巨石,下有深邃难测的深渊;四是躲避日军轰炸关。1941年10月后,日本飞机开始对这条路上的桥梁进行狂轰滥炸。”罗老继续回忆。
面对这四道“要命”的关口,在这条路上牺牲的人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仅南侨机工先后就有一千多人为国捐躯,平均每一公里的滇缅公路就有近两名南侨机工献出生命!
为了自身生存,他们背井离乡,从海南岛南下到南洋谋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他们又从南洋回国赶赴抗日战场,最后叶落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如今,这几位海南籍的南侨机工,早已过古稀之年。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就有说不出的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时语塞,眼泪不由自主地从我的脸颊滑落,在场的老机工,握住我的手,沉默片刻后,再拍拍我的肩膀。没有语言的安慰和交流,而彼此心心相通,都知道我在为谁而落泪……
我万万没有想到,在父亲逝世整整二十年后的今天,这几位和父亲有相近的年龄、相同的经历和遭遇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一起回忆着他们的往事,而且是我所不知晓的一些南洋机工的故事。老人时而激昂的情绪,时而对已故老战友追忆的悲伤,深深地打动了我,驱使我对那个年代的细节作深入的了解,追寻父亲所走过的足迹。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0)
第一次见到这三位南侨机工,仿佛遇见了年迈的父亲,重新告诉我他的往事……
通过几天的相处,我突然发现这几位老人与父亲晚年的生活习惯特别相像,保留着南洋人喜欢喝浓咖啡的习惯,见到客人第一句话总是:“喝咖啡吗?”让人未喝到咖啡就闻到了南洋咖啡的浓香味。
会后,我走访了父亲抗战时期走过的保山、芒市、遮放、腾冲、龙陵松山遗址、惠通桥和缅甸的滇缅公路。这条抗日救国的生命之路,在崇山峻岭中环绕延伸着,时而与天相连,时而与谷相接。我耳闻目睹了当年抗战运输的艰难险阻。一路上我在想,这些南侨赤子能头顶敌机的轰炸和扫射,夜以继日地奔驰在悬崖峡谷中,驱使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唯一信念,那就是民族和国家的存亡高于一切!
2005年5月,我在南京与当时在缅甸作为华侨大队队长的王楚英老人见面时,他详细地告诉我,在印度兰姆伽整训时,我父亲在美国汽车学校任助教和中国驻印军炮四团服役的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