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节俭,很少看到餐桌有剩饭剩菜。整个小镇老人居多,生活费用较低,如一杯热咖啡,相当于人民币二元二角,而且味道浓香。通常以广东和福建话为交流语言。城市干净,摩托车成为主要的家庭交通工具。街道上,很少看到有自行车和的士,因此,对外来客人不太方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平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不太发达,它的繁荣是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太平的教育较为落后,这里没有一所中专以上的学校,小孩都在怡保上学。据当地人介绍,太平的香饼和榴莲很出名,因此,我买了香饼和咖啡粉回国,去拜祭我的父亲,让他在九泉之下也能再品南洋太平第二故乡的咖啡香。
10月4日清晨,我在父亲工作过的合美遗址附近的百年大树下,取了一把泥土和一片树皮、一块草皮,一起带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海南文昌坑尾村。10月8日,我把这些纪念品放在父亲的坟墓前,让父亲14年的南洋成长足迹,也印记在坑尾,留存在他的身边!不管是他出生的中国,还是哺育他成长的马来亚,都曾经留有他的足迹。太平是他去世前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永远怀念的地方!
中午,在马燕图的操持下,我们在下榻的美景酒店餐厅举行简单的记者招待会,参加的有《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东方日报》、《光华日报》、《东方霹雳报》、《中国报》、《光明日报》等报社。我就此次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寻找父亲抗战前在南洋生活足迹之行,向各位记者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还通过媒体,感谢马来亚在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受尽压迫的岁月里,提供了一个和平的生存条件,让我的父亲及数百名海南华侨,能踏上这块土地生活,并掌握了汽车驾驶和机工修理技术,为日后回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报效祖国立下赤子功勋。我希望现“合美”业主程文杰先生,将“合美”两个字重新挂在新楼上,以此纪念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5)
几天后,我在北京收到了马燕图寄来的六家报社的详细报道。父亲一生为中国人民付出了血汗,受尽了冤屈,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20年后的今天,却成为南洋媒体宣传的赤子英雄,我想父亲应该安息了!南侨机工66年前的爱国壮举在南洋再次被提起,同样令南洋华人引为自豪和骄傲。
滇缅公路与中国抗战的关系,可谓极其重要。也正是这一条抗战的“输血管”,真正让我认识了与我朝夕相处的父亲,他为中国和全民族的解放而付出的艰辛,以及牺牲在这条路上的一千多名南侨机工。为体会滇缅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