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书架,孜孜不倦地读,还不时地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匆匆忙忙地来,依依不舍地走,从来到走一个小时。
这个人就是——王小理。
一个漂泊多年就要返乡的游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更加焦灼。他安慰自己:几十年都等了,还在乎这几天吗?
可是,近乡情更怯啊,他偏偏就是在乎那最后几天的等待。
从革文和杨家二老摊牌的那一晚开始,小理的心就像长了野草。
她可以一整夜不合眼,在脑子里规划着她的新居。她绞尽了脑汁,设计出一个又一个方案,可是往往是第二天来到新房子的时候,才发现她的方案根本就行不通,于是只好忍痛推翻。
小理去买居室装潢的彩印书籍,价钱竟贵得惊人。小理想,还是不买了,攒下这笔钱给陶陶买个漂亮娃娃吧。
没想到一个得了奖学金的特困生的学习经验介绍让小理获得了启示。
那孩子说:“……我买不起书,只好到书店去看……”他还说他的刻苦精神和坎坷命运打动了书店的经理,经理决定为他免费提供大学期间的所有课外书。
小理在为这个故事感动的同时,也意外地获得了一个生活窍门——何不到书店去查阅自己急需的书籍!
经过一个星期的苦学,小理胸有成竹地辞别了那家书店。
取长补短,发挥特色。王小理滔滔不绝地对革文进行了现场教学——这里应该这样,为什么这样;那里应该那样,为什么那样……
革文一言不发地听小理把她的雄韬伟略讲完。
“哎,你怎么不说话?”小理抹着鼻尖上的汗水说。
革文的脸拉得老长。
“革文,说话呀!”小理急了。
革文憋不住了,扑哧一笑,把小理搂在怀里。
“你说向东我不向西,你说打狗我不追鸡。”革文说。他的话虽然有玩笑的成分,心里却是真的佩服妻子考虑问题的周全。
革文搂着小理,心里想:只要这个女人开心,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小理晃着革文的胳膊,责怪道:“家是我们俩的,你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
革文尖声尖气地学小理说话,做着鬼脸。
只要一迈进这套除了灰就是白的清水房,杨革文就像出了房门的小狗,撒欢地调皮。
他不再是什么精明干练少年老成的杨处长,也不再是惟命是从谦恭忍让的大孝子,他成了一个孩子,比陶陶还要调皮的让小理又气又爱的孩子。
家的魔力有这么大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