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搂货:古玩行商户可以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无论古玩价值高低,凡同行认识的人拿走,不用写收条,立一字据即可。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认账、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礼货:解放前官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其货一般,但装裱、包装精美。
撂跤货:即真、假未定的货。出售时也不标明其真伪。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会做生意,但无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给收藏家,也可卖给同行。这种经营古玩的人及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拉纤:甲要买古玩,乙要卖古玩,中间有人联络、说合,此人即称为“拉纤”的。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买方出3%,卖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砸浆:古玩铺徒弟、伙计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或没看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公会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话称之为“砸浆”。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