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托大叫你声老弟,你也别叫我方老板了,怪生疏的,不嫌弃就叫一声老哥吧!”方老板一边走过来一边说,方老板却是存了份要跟李寻打好交道的念头。
李寻笑着说:“那小弟可要老哥多多关照咯!”多个朋友没有坏处,李寻便应承下来,人脉就是这样不断扩大形成的,要想融入这个圈子,就必须多交朋友,像当初的罗峰,虽然身体不好,不常出门,也认识不少当时的大人物。
文房四宝中的纸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不过却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纸,任凭你书法再高,又怎么写出能流传千古的作品呢?恐怕没多久就坏了。
一般用来书画的都是普通的书画纸,要想保存留世那就只能用宣纸了,宣纸的“纸传千年”的特性也注定了它的价格,很多无良商人用书画纸来冒充宣纸,赚取利润。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上好的宣纸现在好保存着用人工制作的工序,远不是那种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书画纸可以比拟。
方老板给李寻拿了五刀上好的生宣陈纸(业界默认的期限是5年以上的即可称之为“陈纸”)这种纸按方老板的说法就是:“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
李寻看了看,的确符合宣纸那“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的特点,对于方老板那优惠价一千元一刀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这时方老板又从里堂将一个小盒拿了上来,轻笑着说:“这是我早年间捡漏来的,不过这几年卖了不少,就剩这小盒了。”边说便打开来给李寻看。
李寻低头一看,盒子里整齐地躺着大小不一的墨锭,李寻拿起一块墨锭打量,只觉得墨色发黑微微起发理,质地坚硬如石,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墨,也难怪方老板谈起时会如此自豪了。
李寻点头赞道:“的确好东西,是上品墨锭,保存完整,方老哥真是好运气啊!”
“哈哈!老弟别笑话老哥了,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要捡漏可难咯!”方老板虽是这样说,眼中还是难以掩饰的有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