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动;忽然想到之前听人说过一个神奇的技术;只要在书画上面泼上水;很快便会显现出另一幅画像,这也被人称之为隐画;隐画最早发源于古代军方的密信,那时候朝廷发明了一种隐形墨水,只有在接触水后才能显现字体,不过后来流传到民间,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神奇的书画,不过因为要见水才能显现,泼水多了自然就腐烂了,所以能传下来的并不多。
不过这个猜测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足足等了一分多钟,画面一点变化也没有。
这时李寻走到书画旁边,用手指在边角处微微捻搓,很快便起了层次,李寻双眼微微发亮,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分出一层,手法也随着画纸的慢慢掀开而变得熟练。
李寻将揭下来的表层放到一旁,望向一旁那剩下来的画层,只见上面原本的忽必烈像变成了一幅字,上面所描述的大概是江山景色的壮丽风光,笔笔生风,虽描绘风景,却有种金戈铁马之气,落款处文焕。
万俟央学历其实也挺高的,看到这两个字马上就想起一个人:吕文焕。
说起吕文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过和他同时期的,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就是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不过和文天祥的铮铮铁骨相比,吕文焕在历史上的评价倒是很低,乾隆帝曾说:“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尤其是在牢中文天祥痛斥前来劝降的吕文焕这一典故,使他的形象更加贬低。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吕文焕与其兄吕文德提携而发迹,在宋蒙战争中摸爬滚打数十年,最后守卫襄阳达六年之久,终因孤立无援,被迫投降,他为保卫国家、抵御蒙古侵略已经尽力了,他的投降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这一点已经得到当时许多人的理解,比如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便在《醉歌》中写道:“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指出吕文焕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南宋朝廷的。《钱塘遗事》也评论说:“独守孤城,降于六年之后,岂得已哉?”
尽管如此,吕文焕的投降和对南宋作战导致了南宋的迅速灭亡,却是永远也洗不掉的。万俟央不明白,虽然吕文焕的字还算可以,不过就凭历史上的评价也足以让这幅字的价钱打个折,为什么李寻却还要说是好东西?
李寻看见这层字画,心里愈发的期待接下来,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