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钢材。以前邵家集团旗下有一家建筑垃圾回收公司,仓库里还有以前厂房的机器设备。只要政策允许,他们完全可以承建这些工程,村子里劳动力众多,公司不怕招不到人。
“大师兄,我听说海边地区因为海平面上升和海水污染问题,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国家这边也不能幸免吧。”有人接着说。
“没事,我们不建造城市,我们种树,就沿着海岸大规模种树林,弄成一个防护林体系,起到一个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邵文柏跟他们说,“我们有了大片的森林地带,还可以获取部分经济效益。”
“说的也是,只是这大海可惜了,我一路走过来,看着真心痛。以前是多好的风景,碧海蓝天的,海景房还卖得特贵,都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一个军人搭着话说。
“我们以后都住在内陆,又不在海上活动,海景没了就没了。”有人不以为然,他见识过海啸的恐怖,对大海不感冒了。海鲜固然美味,可惜不顶饱没有油水,不如猪肉实在。
邵文柏说:“以后国家要面对天气长期寒冷的问题,全国肯定要休养生息的,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状态。人类不再捕捞海里的鱼,反而可以让海洋得到歇息。”
因为自然环境的剧变,政府以后的经济政策全都要跟着改变,资源有限,铺张浪费和大跃//进的行为肯定是被禁示的。现在国家面临的不是GDP增长的问题,而是要谋求全国人民吃饱穿暖,熬过以后漫长的寒冷气候问题。内陆地区是华国最后一片适合人居住的净土,政府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够重视。要是地下水和山水都脏了,人就真的没有净水来源了。
说到水土污染,在场听的所有人都深有体会,没有足够的净水,不说饮用和洗澡,连种个大棚都要省着用水。
邵文柏这一路上经过不少住着人的城镇,得知城镇居民大多在避难点窝居着,没能充分就业,就觉得国家势必要把城镇居民分散一点居住,在山野之地多建立集体大农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人有活干,有个像样的家住着,人们靠着栽种不分天时与气候的温室大棚,才有足够的粮食吃。
华国内陆地带多山地丘陵地,以前不好实施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现在看反而是好事,发展成梯田或坡地的温室也一样,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种植面积。
另外,他们华国人多,可以大规模地改造河道。在洪水频发的地区,他们可以在河两岸筑起高高的堤坝,多挖河泥疏浚河道,这样内陆地区的人们就不用惧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