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饿了!我饿……”从棺材里传来母亲的呼叫声。
大伙一下子吓得惊呆了,不知所措地相互看了看。
媒婆这时走了过来,她哭叫着说:“我可怜的妹子啊!你死之前也没能吃饱自己的肚子啊!……我们多给你烧些纸钱,多敬些酒肉……你就安心地去吧!”
母亲这时,突然睁开了眼睛,她说“我还没有死啊!我只是睡着了……你们怎么就把我装进棺材里了啊!”
有人哈哈地大笑起来。
我的脸刷地红了,不知是哭好还是笑好?
小红的脸却气的发紫,紫的发黑……然后,小红头一晕,就倒在了地上。
母亲还是没有死。
母亲不但没有死,她突然又吃了很多东西,脸上慢慢又有了血色。
到了晚上,她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哼叫,她的声调似乎比以前更高了,也持续的时间更长了。
“哎哟哎哟……哎哟,哎哟……哎——哟!哎——哟……”
25、弃儿湖的男孩
弃儿湖的男孩
——《弃儿湖》的主题意蕴解读
序/王淑贵
《弃儿湖》是诗人墓草的一部诗化小说,在灵异小说的外衣下,隐藏了一个意蕴深厚的爱情主题,两个生长于破碎家庭里的男孩在孤独绝望中慢慢地靠近,在相互的温暖中产生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这其实是一个同性恋的小说,在诗一样的语言中展示了同性恋者的心理形成,及他们孤独被弃的生存处境。
首先,表现了弃儿们的孤独处境。和孤苦无依的悲苦心境。在现实的困境中。弃儿是一种身份,被父母遗弃,得不到疼爱。又通过同性恋的故事,象征了这个群体被主流抛弃,孤苦无依的绝望心理。一群孤苦的孩子,为何成为弃儿,如何摆脱弃儿的命运?是为了纳入主流获得承认,还是找到真爱,一旦错过,遗憾终生。小辉为了摆脱弃儿的命运,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与一个没有爱情的粗俗的女人结婚,之后在痛苦中放逐自己,被和尚用移魂大法变成小强,虽然痛苦,其实未尝不是一种摆脱世俗家庭义务束缚的方式。在小强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极想得到的母爱。
通过这个故事,还可以梳理出小辉的情感特质的形成原因。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都要经过一个“弑父娶母”的心理期。小辉父母的无爱婚姻,使家庭充满了暴力、粗俗。父母之爱的缺乏,使小辉产生了母爱饥渴症。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失足落水,他内心的弑父冲动使他没有伸手拉父亲一把,反而补上了一个血红的石头,使父亲沉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