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是因为那个人字,而不是诗。
[有心无心]
我怕的不是你无心的举动,而是怕你的举动看似无心,实则有心。
这个小框我纠结了许久,本来是不打算写出来的,可谁叫我是个矛盾的人呢,不写出来我又怕自己忘了,那还是写吧。
就我这个人吧,其实是个非常喜欢写故事的人,这也可能是潜意识的人格分裂,毕竟写故事是要构建人物的,而人物的性格多种多样,这就极度容易造成人格分裂,但其实,说是写故事造成的人格分裂,不如说是人格分裂才爱上了写故事,但应该都有一点吧。
归根结底,我喜欢写故事,还是因为在写故事过程中,与故事人物的羁绊,虽然在故事剧情内我与他们没多大关系。
可实际上他们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我,就感觉塑造一个人物的一生,就等于自己过了一生,故事内人物所经历的一切,就像自己的经历,尽管他们的经历也是由我构造的,可还是会有初体验的感觉。
而故事大家都懂,有了开始便会有结局,有了一个故事便会有另一个故事,所以每一次写故事,都是自己多活的人生,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一个仙人,以无数的化身在游历红尘,我相信每一个故事家都有这样的感觉。
不可置否,这感觉的确令人着迷,在故事的创作中,作者就像上帝一样,既是创造者又是享受者,尤其是当人物的经历和自己的美好愿想同步时,这种上帝的愉悦感,便会更加强烈,这就使人欲罢不能。
除去体验人物经历外,我还沉迷于推敲人物心理,这里可能就有很大矛盾了,首先,故事是我写的对吧,人物是我构建的,我去推敲故事里的人物心理,不就是在推敲自己吗?
推敲自己,这是要何种心理才做得出来,不巧,我正好有这种心理,之前便提到过,我是一个喜欢将未发生之事推演到最好,然后在它最好的基础上,给它推演无数个失败的结果。
其实这是有相通之处的,我之所以推敲自己的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内心,不至于在欲望中迷失,也不至于在绝望中崩溃,每一次推敲自己,就是在问自己,“你该怎么办,你做的好不好。”
但其实,这是很难得到答案的,因为我自己对于自己的选择,尚来都只有绝对否定或是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