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忘了利益,忘了喜怒哀乐,待人待己都是空灵状态,那他离成圣就不远了,为什么圣人少,就是因为人多。
在我眼里圣人就是一个贬义词,是抹杀了人性的,我宁愿称那些人为伟人,也不愿他们与圣有半点关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若为圣人,必须奴役人心,且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奴役。愚人者,圣人,圣人是点化人,点化属于圣人心的愚人。
所幸,真正意义上的圣人也少,想要做到又有影响力,又蛊惑人心是很难的。孔子不是圣人,是伟人。老子不是圣人,是哲人。
谁是圣人,就是那些要死不死,已经泯灭了人性的畜生,是那些没有圣人成就,却又自居圣人的人渣。
这些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世界的真相就是逼人成圣,是被迫接受。
知道了真相的无非两种人,圣人,死人。细想那些自杀的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抑或是其他家。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自杀?
照理来说,他们已经是他们所在领域的杰出人物了,且一法通,万法通。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也算的上是权威了。可他们还是选择了自杀,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能说他们思想境界不够高吗?不能,他们之中有思想家,哲学家。那我们能说他们科学素养不够吗?不能他们之间有科学家。那我们能说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吗?也不能,他们之间有文学家。
文学家的信念应该是最坚定的,没信念也就不配文学本身了,以自我为信念的艺术,若是没有信念,那岂不是连自我也没了。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解释他们的自杀行为,很难解释,但我有了一点答案。
我认为他们是知道了世界的真相,知道了妥协,若是设身处地的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那么我肯定是想改变些什么的,我的文学造诣达到了一定高度,我对人性的丑恶也应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肯定是想要去改变一些东西。
可是我无论怎么改变都改变不了,甚至就连改变自己,也被他人所不解,那我肯定是郁郁寡欢,那我最后只能跟这个世界妥协,就是我不去改变了,我继续走我的文学路,继续保持着我的名声。可是我要是选择不妥协呢?那我就去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