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重要的日子就要摄影留念”“留住最美好的瞬间”之类的概念。
黄元老在照相馆里走了一圈,“视察指导”了一番工作。椰林照相馆开业在即,硬件基本都到位了,剩下的各种装饰和配件之类的软件工程正在加紧搞,也用不了三五天了。他盘算了下,在下一个休息日到来前,椰林照相馆就能正式营业了。
好在元老院在工业口能稳定的生产摄影耗材之后,已经开始推行证件照片制度。随着身份证件在全民开始推广,椰林照相馆的生意是不愁做的。但是这种靠着行政政策“喂饭”的生意,黄元老是看不上的。他雄心勃勃,要开拓更多的生意。
参考旧时空的照相馆的生命历程,大致是从晚清传入,一开始被视为“摄魂”,然后到二十年代逐渐被大众接受,有了商业化的照相馆,再到三十年代之后成为“时髦”,五十年代之后的推广普及,九十年代的婚纱摄影异军突起,再到二十世纪初数码摄影的普及而衰微。眼下的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大概可以算是二十年代,老百姓至少已经不把照相当作“妖术”了,至于广州,暂时还是晚清的水平。
所以他决定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这个花房式的摄影棚就是按照他的理念设计的。元老院因为照明设备的短缺,对如何充分的运用自然光有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由此诞生了一套颇为复杂遮光系统,由各种布幔、百叶窗、轨道和反射物组成。椰林照相馆的花房摄影棚也引入了这一系统,是光学厂的负责人林汉隆亲自搞的。通过调解这套系统,可以在各种天候下给摄影棚引入令人满意的光线。
自然,广州也在黄元老的关心之下,但是眼下他还顾不到。毕竟给他的照相资源水平过LOW,暂时先在临高发展,熟悉技术的同时也培训一批技术骨干。
看外面干得热火朝天,自己也没什么好指导的。于是他决定先给自己的女仆拍几张照片,试试新送来的器材和药品的质量。因为品控的问题,每一批耗材的表现都不尽相同。不实际拍出来看一看,也没法确定。
他让女仆去换衣服,然后自己走进暗房,先戴上手套、口罩,感觉像是要走进一个化学现场,没办法,目前分配给他的是湿版相机,他也得从古老的湿版摄影法玩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