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面的著述,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专业造诣不让须眉。有一幅照片记录了她和梁思成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考察测绘古建筑的情形,所以她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在文学方面,她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激昂》、《昼梦》、《冥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中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至今读来仍然让人击节叹赏,几乎是字字珠玉。
林徽因原本是
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她本是可以依附豪华的家庭背景舒适地做太太的。把自己置于男性主流社会,谋求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与社会客观认知相吻合的各个角色定位,而且是做到了这些角色的塔尖位置,这既是对林徽因作为个体的一种安慰,也使我们在审视中国女性生存空间时获得了内涵丰富的某种价值认定。
我以为,无论是相对妇女解放,还是着眼人类个体的社会生存,人们在进行衡量的时候都是依据某种标准的。这是社会和人的势利,但也说明了社会和人生的现实。因此,一个成功的模式,在它出现并被认可的时候,也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务实性的对照和目标。
由此,人生这个很不好具体说明的概念,也就有了务实和比较。但这种比较同时又是一种控制,对其他人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控制。研究林徽因,对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女人们的生活,也就很为实际。
从林徽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中国妇女解放这样一种社会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女性要真正实现解放,其关键的标志就是生存独立和感情独立。生存独立是一个物质层面。即女性在选择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对这一角色进行审视评判时,要确认自己有能力挣钱养活自己。
这是独立的基本保障。
生存独立了,才可能延伸到感情独立的问题。什么是感情独立呢?大概就是你可以不会因为男人的感情背叛要死要活,不会因为男人半夜不回家而疑是银河落九天,以泪洗面至天明。
按照这个逻辑,一个女人如果能够做到生存和感情独立,就可能再延伸到以一生之老平静而清醒地凝视人生的风云激荡,坦然面对一切的流离失所。这是更高层面的解放:精神层面的自控。如此,成功才具有完整性。
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