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才能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理解。
林徽因所取得的,就是这样的完整的成功。在不可把握的年代,她差不多是用完美而又优美的姿态做到了这一步。
说完美,指的是无论是为人师、为人母,还是为人妻、为人友,她的每一个人生角色都完整而让人倾羡。说优美,则因为她有能力自己赚钱买花戴,男人却偏偏愿意用万枝千把的花簇拥她。如同千年的精灵修炼成仙。
这么说,自然是指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人被社会和人群认可或者说被接纳的程度。而一个人能够被社会接受到什么程度,其实自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的。女人们若是要与社会相处愉悦,大抵有几种情况:是否可爱是一种基本修炼。在此基础上有些丽质,是进一步的要求。然后是气质、内涵、才华学识等等,这些就是很高的要求了。倘若能够如此,这个女子一般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也许能够做到的女人不是很多吧。而社会当然是既需要男人也需要女人的。
这也是我们解读林徽因的前提。
在生存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林徽因寻求到了与男性社会完美的结盟。甚至可以说,她试探到了女性和男性完美平衡的边界。
这个名字后面鼎盛繁华过的特别女子,已经成为中国男人尤其是知识阶层的男人们对女性的一种理想。林徽因自己也许并不自知,但她营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惊喜。而且远比她自己留给世界的记忆更深刻、更生动鲜活,牵动着今天的我们对着时空长久地凝望。
她隐含的奢华,明净的优雅,静谧的吸引,她的智慧、美貌、能力,再过多少年也是时尚,是美丽,是与未来同等重要的情感欲望在美学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而男人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女人们自然是要十分注意的。因为这世界原本就是男人被女人所激发,女人因男人而表现。
如此,这个已经故去半个世纪的女子便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始终没有随着时光远离我们。我们参加关于她的研讨会、纪念会,研读多个出版机构争相为她出版的不同版本的传记。从这些大量的回忆文字和资料以及影视音像中,点点滴滴的林徽因不但生动呈现,而且已经在我们喧嚣的生活中演变为一种审美,一种符号,一种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的精神情调或者情结。
而一旦某个人、某件物事有了抽象的意义,这个人、这个物什也就脱离个体成了一种现象,一个目标,一种时尚和追求。
在这个背景下读林徽因,我便如同傍晚堵车迟归一样,在林徽因斑斓华丽的时光里迟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