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明“重庆化骨绵掌”。于是我眼巴巴地等,一年后我隔壁的小女孩都成孩子他妈了,可怜的稿费还没任何踪影。
于是不断发E…mail询问,石沉大海,一直沉到伤心太平洋。我的稿件里有我的电话、通联,编辑没有理由只看到稿件文字,而忽略联系方式吧?我想,那里绝对是个盲点,一般人看不到,就我一个人觉得它重要。
第二种:穷骚型这种报纸要稿子时山盟海誓,谈到稿费时便装疯哭穷,你不怜悯它你就不是人。我再举个例子:成都边上有个《都江× 报》,一般成都人都不知道。两年前我正热火朝天每周给《成都商报》“市井版”写幽默方言杂文,该报一个编辑不知从哪儿知道了我的电话,热情洋溢地打来约稿:“喂,哥老倌,把稿件甩过来几篇噻!”(甩字用得真好)于是我就甩了四篇过去,从2001年5月24日开始登载,一直免费供应。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回答:“我也没办法啊!几个企业拖欠我们的广告费几百万,等他们把款打在我们帐上,我就给你寄稿费。
”我真替他们担忧,广告费事小,革命宣传不可少。当然,我立即终止供稿,但他们并不终止,两三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给我寄样报,一期不落,每寄一次花费邮资6角,风雨无阻。望着高高的一摞报纸,我就纳闷,他们是要我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啊,还是把这些旧报纸卖了也是支付稿费的一种?天知道。
第三种:内骚型内骚就是内部交流,我刚发明的词。2002年世界杯期间,我给两家报纸写足评。那时新浪体育频道转载媒体的稿件独独没有《体× 周报》的,我觉得奇怪,就问报社编辑,说正在谈合同签约。签什么约?谈什么合同?不知道。然后新浪开始登载《体× 周报》的稿件,连同我的,然后是搜狐、TOM……没有人告诉我这种稿件是否付酬。另外,我登在另一家报纸上的足评同时也被深圳的一家报纸刊登。我可没给这家报纸投稿,急忙发E…mail询问,没冒一个泡。后来有编辑哥们告诉我,是内交。我想可能是我不知道报纸的内部机制造成的,也许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稿件交流。你把稿子“卖”给第一家了,以后的事情你就别打听。但这种方式合理吗?郁郁寡欢中~~幸运的是,我除了遇上以上三种“不文”编辑外,更多的还是有职业道德的“爽歪型”。
这种报纸的编辑极端负责,生怕坏了名声。最早以前我有一部中篇小说被《贵州都市报》从网上下载连载,是一年以后我在QQ上一个网友那里得知的(交QQ友的好处)。我立即打电话给贵报,当时的责编叫张传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