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从小生活在偏远的石川村,没有出过远门,连县城里也没有去过。能转到县城中学念书,他感到又兴奋,又胆怯。满怀着希望,满怀着憧憬,更多的是感到神秘和新奇。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偏僻的山村,竟有些依依不舍。
高山一中是本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始建于1947年,原是国民党县立中学。解放后称为高山中学,六七十年代,全县各个公社都办高中,中学渐多,这里便正式被命名为高山一中。恢复高考以后,它便成为高山的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这里不断的扩建,校舍也宽敞,设备齐全,全县有些名气的教师陆续被调到高山一中,师资力量越发雄厚,教学质量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很有名气。凡高山人,无不想方设法把子女送进一中,似乎进了这里就取得了将来进入名牌大学的门券,至少也不致名落孙山。因而每年的新生招考,都有一番激烈的竞争,学校大门常有被挤破之虞。家长们各现神通,请客送礼,托关系拉人情等等,无所不用其极,人们迷信一中到了发狂的程度。
父亲走通了什么关节,将他转到高山一中上学,李卫佳不得而知。来到全县的重点中学读书,面对陌生的县城,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李卫佳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惶惶不安,处处显得拘谨,学习也显得吃力。那段时间,多亏了他的同桌文小刚的照顾,李卫佳才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文小刚的家就在县城附近的阳坡村,他从上初中开始,就一直在高山一中就读,对学校的环境很熟悉。他和李卫佳同岁,但处处却象大哥一样照顾着李卫佳,很快,两人就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在文小刚的帮助下,李卫佳的成绩也赶上来了,从刚转到学校时的第二十名一跃而居全班的第五名。班主任朱老师对李卫佳也格外器重,照顾有加。而李卫佳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晨诵暮读,孜孜不倦地努力地拼搏着。
一晃,三年过去了。
炎热的夏季到了。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开始了。对李卫佳来说 ,那场激烈的争夺战已经成为过去。但他还时时觉得那森严的考场上书写试卷的“沙沙”声仍萦绕耳畔,像蚕儿争食桑叶。渴望跳出龙门,踏入大学神圣的殿堂的梦想,刺激着体质柔嫩的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或许正是因为生活在农村,那一双双初涉世事的眼睛才显得更大、更可爱。为了明天,他们在拼搏,这意味着超过别人,击败别人,使自己胜利。在那庄严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坦诚的,在命运的抉择面前,任何伪装、虚饰和自欺欺人的侥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