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它的真理,意识到它对那些幸而能理解它的人的用处;不过,虽说我看到了一些我无法反驳的论证它的证据,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我无法解决的否定它的疑难。在论证和否定两方面都各有许多充分的理由,以至使我无所适从,因此,我决定:我既不接受启示,也不否认启示。只有一点我是要否认的,那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人有相信启示的义务,因为,这个所谓的义务和上帝的公正是不相容的,而且,不仅不能排除阻止我们得救的障碍,反而使那些障碍成倍地增加,使它们变成了绝大多数人不能克服的难关。我在这个问题上将始终保持一种敬而疑之的态度。我不敢自认为是没有错的,所以,其他的人要相信我不相信的东西,那就让他们相信好了;我是为我自己而不是为他们推演这些道理的,我不责怪他们也不摹仿他们:他们的判断也许比我的判断更正确,不过,如果说我的判断和他们的判断不一致的话,那也不能怪我。
“我还要坦率地告诉你:《圣经》是那样的庄严,真使我感到惊奇;《福音书》是那样的神圣,简直是说服了我的心。你看哲学家的书尽管是这样的洋洋大观,但同这本书比较起来,就太藐小了!象这样一本既庄严又朴实的书,是人写得出来的吗?书中的故事所叙述的人,哪能是一个凡人?书中的语气象不象一个狂信者或野心勃勃的闹宗派的人的语气?他的心地是多么温柔和纯洁!他的教训是多么循循善诱!他的行为的准则是多么高尚!他的话说得多么深刻!他的回答是多么敏捷、多么巧妙和多么中肯!他对他的欲念是多么有节制!哪里有这样一个人,哪个圣者在自己做事、受苦和死亡的时候能够这样毫不怯弱和毫不矜夸?当柏拉图描绘他心目中所想象的一生虽蒙受罪恶的种种羞辱但确实理应享受美德的奖励的好人时,他所描绘的人和耶稣基督是一模一样的,其间的相似之处是那样的明显,以至所有的神父都可以感觉出来,都不会弄错。一个人要多么有成见和多么糊涂才敢同索福隆尼斯克的儿子和玛丽的儿子相比呢?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多么大呀!苏格拉底在死的时候没有遭遇痛苦,没有蒙受羞辱,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一直到最后都能保持他的人品。要不是因为他死得从容而使他一生受到尊敬,我们大可认为苏格拉底虽然是那样的睿智,但终究是一个诡辩家。有些人说他创立了道德,其实,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把道德付之实践了;他只不过是把人家所做的事情加以叙述,把他们的榜样拿来教育人罢了。在苏格拉底还没有阐明什么叫'公正'以前,亚里斯泰提为人已经是很公正了;在苏格拉底还没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