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可若是国博把自己的馆藏文物都“遣散”了,堂堂种花家首席博物馆空空如也,好像也不太合适。
现在□□拍板,拨出款项和地皮,让国博营建分馆,把那些仅次于国宝、没什么机会占据长期展位、但依旧在考古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次一级文物们调拨出来——它们也许不能单独占据一个展厅,或是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展览,于是策展方将不同地区和时代的文物聚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小场景,乍一看去,很有世界大同的感觉。
“哈哈哈,”游客们发现,“这些汉朝的人俑和南越铜人,好像坐在一起开会呀!你们看,他们脸上表情多认真!”
据说这是顺应世界潮流。全世界的文博业界已经产生这样的共识,要将文物们像老朋友一样对待,在教化百姓的同时,也让文物们保持健康的身心。
至于那些本身条件已经极其脆弱,不适合长期公开展出的文物们,虽然束之高阁,但它们的日子也不会是一片死寂。故宫博物院的保安发现,那几个存放国宝重器的地库里,居然都连了5g网络,每天早上来一段早间新闻,有时候滚动播放国家文保工作进展——哪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被追索回国了,哪里又出土了罕见的吐谷浑大墓,哪个学者又有了新的研究发现……
有时候居然还播网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清北明星教授主讲,一点也不枯燥,妙趣横生。
“这天天播放不怕费电吗?”保安小哥调侃,“这么熏陶了好几个月,我觉得我现在都能直接去考研了。”
书画组组长老康神秘兮兮地说:“文物们爱听啊。”
文保方面的国家拨款大幅提升,文物工作者们的工作环境鸟枪换炮。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除了占据西三所几个简朴的小院子之外,也加开了每周一次的开放日,在文华殿后面的专属实验室里,对游客们展示古代文物的修复。
除了这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之外,整个世界一如既往地运转。热搜头条被各种热热闹闹的绯闻所霸占,平凡的人类们为平凡的生活而奔波。
佟彤坐在阔大的木桌后面,桌上铺着一米来长的画轴。她稳稳地提着笔,透过放大镜,一笔一笔地在绢面上补色。
《陈枚万福来朝图轴》,清雍正年间作品,是为了恭贺四爷生日所画的。虽是祝寿图,但并不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