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路神色十分无奈,说道:“拍摄项目刚开,我就和他们联系了,但是他们说,张总工才是研发脊梁,他都不愿意上镜,他们这些受到栽培和指导的人,更应该向他学习。我劝了好久,他们才提条件,说你来拍就拍的。我现在都怕他们会反悔,我再劝肯定没有您来劝有效果。”
如此谦让,仿佛是老一辈的传统,韩训理解爷爷奶奶,但是不理解盖路。
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拍张总工。如果你拍了张总工,你的爷爷奶奶们肯定没有拒绝拍摄的理由。”
盖路忧郁的说道:“可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拍张总工。”
“为什么?”
“……他走了。”盖路说,“三年前张总工负责新的研发项目,心脏负荷过大,去世了。”
和平年代,韩训没想到还会听到这种消息,一时半会错愕不已。
盖路说:“张总工生前忙于工作,不接受采访、不见媒体,上面安排他拍纪录片,他都说等自己退休养老的时候,慢慢拍,现在忙,没空。可惜……没有等到他退休养老的时候。”
他神情无奈,“韩老师,我身边这些投身军工研发的爷爷奶奶,都是一群工作狂,一旦有新项目需要他们,他们只要能挪得动,都会去奉献最后的力量。至少,我希望能在他们有机会的时候,记录下他们满腔热情的样子,而不是等到没机会的时候,将他们写为单纯的牺牲数字。”
韩训听完,沉思良久。
在航空母舰上,邵舰长的话里隐隐约约就提到了,装配航母的过程中,牺牲了无数人。
他本以为是军人,仔细想想,只不过是装配的过程,并没有交付海军使用,牺牲的……恐怕是这些废寝忘食埋头钻研的研发人员。
韩训看过军工相关的纪录片,那些白手起家,怀揣着为国奉献伟大理想,除了满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的开拓者,算算年纪,应该比盖路口中的爷爷奶奶大不了多少岁。
韩训总算主动关心起盖路了,他无比好奇这位想要记录研究员们身影的编导,会怎样布局这场饱含无私深情的纪录片。
他说:“你的纪录片大纲呢?拿给我看看。”
第136章
韩训要大纲,盖路当然立马就翻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