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作为一位专业编导, 随身携带项目稿件简直是基本技能。
可韩训接过“大纲”, 没想到……这么厚。
一叠打印稿订成本, 边缘还微微发黄, 一看就是经常翻阅的痕迹。
盖路说:“这是初稿,里面有很多地方是手工修改的,但是因为手上没素材,所以暂时拿不定主意,我想等拍完片,过一遍素材再决定怎么剪辑。”
韩训写剧本,大纲往往一两百字, 最多不过千。
盖路的大纲初稿, 洋洋洒洒的样子, 仿佛一首跨越年岁的叙情诗, 列出了纪录片的所有形式, 还详细的写明了他的想象。
比如, 开篇的特效是做自然风景还是老胶片, 整体的风格是怀旧还是现代写实, 他都用文字写了好几种选择,甚至犹豫不决的用黑色签字笔、蓝色圆珠笔、蓝黑钢笔的字迹,又在空白纸页里临时做了补充。
内容详尽, 写满了盖路对这部纪录片的期望,韩训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往后翻,见到了人物传记。
时任航天卫星的工程师, 负责导弹研发的研究员,院士、总工、副总工,一页一页翻下来,韩训甚至能够从他们简单的生平中,读出盖路的崇拜之情。
他抬起头,看着满脸期待的盖路,神情复杂的问道:“这些人,不会都是你的爷爷奶奶吧?”
“是。”真正的红后代连生活环境都十分高端,盖路语气里都透着晚辈对长辈的崇高敬意,“我从小就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我们都住一个院子,我还去研发工厂玩过。可惜我资质有限,没法像哥哥jiejie一样读研读博,跟着爷爷奶奶搞科研,又吃不得苦,所以读军大选的编导专业,大学到现在,一直在做军工方面的纪录片。”
军工敏感、审核多,绕是盖路这样浑身都是关系的关系户,很多东西也只能剪辑点儿视频自我欣赏。
他聊起韩训手上这本准备已久的大纲,满是感慨的从大学毕业作品谈到近年参与的拍摄。
几乎每走一个地方,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对这本大纲进行改动。
他说:“我一直想剪出最好的纪录片,来回报他们,所以前期准备做得很细,能够想到的地方都认真的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