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堂兄的政绩向来不错,还是可以往上升一升的,突然要丁忧三年,对仕途肯定是有影响的。
如果说魏时一开始是魏大伯母的离世而伤心,之后就不得不为这些现实的问题烦恼了,不管是对侄子来说,还是对堂兄来说,一年、三年的时间都是耽搁不起的。
也不知道朝廷这制度什么时候能改改,为至亲的长辈守孝没错,可是孝期也没必要添那么多的规矩,不管是不能参加科举这事儿,还是官员要回家丁忧,亦或者是孝期之内不能够吃荤腥,对活人的种种束缚很多,可故去之人未必就愿意让儿孙如此。
真正的难过应该是发自心底的,真正的孝顺也应当是在人活着的时候,而不是死了之后再去缅怀。
魏时每每感慨大靖朝日益强盛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事儿,让他觉得大靖朝步子迈的还不够大,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需要进步。
第134章
魏鹏很快就出发回了江佑府,跟他一块儿回去的还有魏达。
按理来说,魏达不回去给大伯母送葬,也是可以的,毕竟情况特殊,就跟魏时一样,在外地为官,没有诏令根本就不能够离开辖地,魏达也是出来求学的,山高路远,时间上又这么紧凑,就算是不回去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但是出乎意料,魏达是主动要提出来跟着一块走的,理由便是被大伯和大伯母照顾了这么多年,想要回去送大伯母最后一程。
人的孝心永远是放在前头的,连君主治国都是以孝治天下,这个理由一拿出来,旁人也就不好再劝了。
更何况,无论是魏时一家子,还是魏鹏,对此都还是挺欣慰的。
魏时在欣慰之余,也有一些羡慕,人死之后,什么都没了,无论是守孝,还是送葬,都不过是对活人的安慰而已。
魏时什么都明白,可却也想着能够在大伯母坟前烧上几炷香,磕上几个头。
如今他离不了平江府,能做的也不过是在灵位前跪拜,时间富裕的话,也只不过是去城外的寺庙里拜一拜。
不过赶在魏达和魏鹏出发之前,他手写了一份佛经,大伯母是信佛的,这份佛经便烧在大伯母的坟前吧,也算是他送大伯母最后一程。
“堂叔也要保重身体,此后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