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人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这条路显然更加光明。
惺惺相惜也好,欣赏敬重也罢,在平江府多任的父母官里,魏大人是他最为拥护的,此后怕是不管谁做魏大人的继任者,都不会拥有魏大人在平江府的威望。
魏时对‘庶长子’这个身份认同感并不是很大,这一点跟他多了一世的记忆有关,也和他早早的就离开了燕县有关系,在离开父母和小弟之后,几乎没有人会提醒他‘庶长子’的身份了,他自己对这也不够敏感。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欣赏赵涵,这位赵家的家主在还没有当上家主之前,就已经对官府很是拥戴了,各项政令的下达,配合的都特别积极。
十二年了,赵家主不光是一位好的子民,也是一位很好的合作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很好的朋友。
“如果有机会的话,肯定还能再见面,赵家主有时间也可以来京城,航海伯府的大门始终敞开。”魏时盛情道。
如果不是因为身份的缘故,其实赵涵远可以拥有更大的发展,而不是困守在赵家,困守在平江府。
他比赵涵更幸运的地方,大概就在于这一路上遇到的诸多‘贵人’,从何先生和他的那些同窗们,到大伯一家,到老师和师伯,再到岳父岳母,再到太子……甚至是当今这样一位盛名的君主,能够遇见这些人,确确实实是他的幸运。
自觉幸运的魏时,走得很是低调,怕惊扰这里的百姓,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带着车队出发了,而在走出城门口的时候,天才蒙蒙亮。
府城的百姓并没能赶上送魏大人离开,最初得到消息跑到城门口的百姓,连车队的背影都看不见了。
不过魏时到底是小看了如今平江府消息传递的速度,在修了好几年的路和桥之后,在商业不断得以发展之后,消息的传递也极为便捷。
是以,府城的百姓没能送魏大人这一遭,可是从府城去往京城方向,沿途路经石洲城还有四个县城,这里的官员和百姓却是赶上了。
也就是当地的官员在见面的时候会说上几句话,百姓们大都是沉默的,没多少人说话,更不会出现你一把红枣、我一把稻米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沉默得目送魏大人一行离开。
这些个地方都是魏时做知府的时候,不止一次来过的,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