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子民死伤更多!”老头子气的脸红脖子粗的,棍子终究还是没打下去。
“爹,我……”士敬不知道该怎么跟他爹说,现在外面的局势一团乱,邓州城的商贾都想着靠打仗发笔横财,提前把重要的财货都转运到南方去了。
“得了,你自己慢慢寻思把,老子跟你说个事,这事是当下紧要的。”老头子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
“你知道和剂局吧。”老头子把小册子递给士敬,只见上面写着“靖康元年和剂局采方备要”。
没等着士敬开口,老头子又继续说道:“圣上新登基,把和剂局改了制,发了榜文,召集天下良医去东京编修药典。这事你怎么看?”
士敬拧着眉头,思索了一阵子,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事里头不对劲,你们看,这金人已经开始南下,财政上本来就吃紧,哪还有闲钱去整这个。我揣摩着,多半又是那几个权臣趁机敛财。我听人说,这新皇帝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太上皇又没驾崩,这事还指不定谁做主呢。”
士敬这么一说,老头子和木槿都不说话了。赵佶把皇位传给了他儿子,自己每天去逍遥快活去了,但是朝中绝大部分权臣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啊。这被下放的李邦彦就是其中之一,与其说李邦彦是被贬的,倒不如说皇帝是为了保他,让他暂时在邓州避一避风头。
“爹既然是太医局令,自然与这件事脱不了干系。前朝在编的《和剂局方》,到现在都没有定版。前朝圣上(即赵佶)还亲笔御撰了《圣济经》。咱们大宋对医科的重视,古之未有。要我说,就把咱家历代藏的方书整理出几份,重新誊抄,呈上去。咱们不参与方书的编订,等出了什么事情,就让那些大臣们狗咬狗行了。”木槿一边倒了两杯茶摆到父子两人面前,一边慢条斯理的说道。
老头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好像又想起什么事情似的,回口向士敬问道:“你小子,那个医学博士考录准备的如何了。”
原来,在北宋一朝,朝廷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科举中特设了医科,鼓励广大医生考录,还在地方设置驻泊医官,北宋作为从秦汉以来发生疫疾最少的朝代,与此大有关系。
士敬很臭屁的抬了抬眼说道:“哎呀,爹,你这还用问啊。咱啥水平你不清楚啊。哎呦……你打老子干吗?!”
士敬牛逼还没吹完,木槿朝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