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官场几经沉浮,苏轼获赦,才踏上了北归之路。当时,他有过多种选择,但故乡眉山已无田地和亲人,弟弟苏辙又苦苦劝他到许昌定居,而在南京与王安石相见,王安石又挽留苏轼居金陵,便于往来唱和……但苏轼最终却选择了常州。这是因为常州具备了挽留他的条件:常州的山水让他难以忘怀,他与当地百姓之间结有深情厚谊,当地还有苏轼一批重要的亲友和一份薄田。
苏轼享年六十四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记得,我在离开之时,听到那吟唱之声,虽然只是多了两句,但和我之前跟师傅说的猜测情况完全一样。我终是验证了那集锦诗的事情:
自古文人把欢吟,踏遍山河不见亲。
夜半秋霜斤来拎,月色自是白双鬓。
遥望故乡与路拼,青山河柳旧口音。
堂前桃李仍苍劲,蜿蜒小溪不是宾。
白鹤河畔心思敏,大雁戏水弯钩隐。
大江东去几人赢,人生在世一路辛。
往复曲折初衷心,一路河畔轮回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