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真正重视一个十六岁少年的意见呢?
他的父亲当即呵斥:“无知小儿,敢在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将军面前搬弄唇舌,还不退下!“
劝谏无果。
楚庸交锋,庸军气势正盛,楚军一触即败。
直到此时,那些领军的上位者才开始细思少年的话。
此后六次与庸军交兵,六次楚军都佯装败走,如此脓包形状,庸军终于不可避免地懈怠了,随意松散的模样,就和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差不多。
结果不言而喻,庸国灭亡,楚军大获全胜。
平定了庸国,楚国才有了谋求中原的可能,才有了与晋国争霸的基础,这一战,不仅让成全了楚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英名,也成全了景煜不可动摇的嗣子之位。
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景氏家族继承人的嗣子之位。
泱泱大楚,人才济济,谋臣智士何其多?为何独独他被称为“第一聪明人”,想来这多少和那风靡一时歌谣有关。
所谓宣传效应,大概如是。
而那首充满少女忧伤爱恋气息的歌谣,也让他的这一称号染上些许旖旎玩笑的意味,为人所知,却不为人所忌。
只是,这个让所有南国女子爱慕思恋的对象却终年一身单一低调的玄衣,不仅与他那副天妒的容颜不相配,也与楚国崇尚繁华富丽的穿衣习俗不相称,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故事悠悠结束,而我却陷入深深的迷惑,怎么也无法把杜夫人口中的智能谋士和我印象中的翩翩乐师联系到一起。
或许他们压根就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话说回来,“景煜”这个名字倒真是个好名字,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既可以俊雅翩翩,又可以智谋无双,我抚着沉甸甸的肚子深沉地想,或许我的儿子可以用“煜”这个名字?
在南燕国史中,曾有一段记载,说是在某一次对抗狄人的战役中,南燕君亲手把狄人大将长狄侨如用戈刺死,许是为了纪念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南燕君便把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燕侨如。
儿时,三表哥对我说起这段掌故时,指着宗庙里的一面铜盘说:“这就是用从狄人那里夺来的铜钟铸成的,上面都有记载。”说完后笑眯眯地露出两排白牙,“知道表哥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么,因为名字对人的意义太大了,我叫尚,帮文王定天下的太公望也叫尚,你说,我能不像他一样聪明么?”颇为得意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做感慨状,“所以说,桑桑啊,你笨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时我的名字还叫桑葚,因为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