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些课余辅导,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各种高考准备工作。其间孟遥发现胡炜经常到李君跟前问长问短,后来她才知道李君的古筝已经拿到了国家级证书,高考可以加分——为此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羡慕李君——胡炜正在帮助李君申请加分。李君以前曾跟孟遥说过她其实并不喜欢弹古筝。当时孟遥不明白既然如此有为什么还要学,直到现在她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高考。高考的动向才是学生兴趣的风向标。可惜现在认识到这个为时已晚,自己已经变成了个不合时宜的人,再想改也来不及了。看着胡炜对李君如此热心孟遥非常难受。她知道自己就算努力一辈子也没法到达李君的水平。尽管胡炜也对自己关心备至,但在孟遥看来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自己是“补差”而李君则是“培优”,现在的李君就是胡炜曾经期望自己能够变成的模样啊!“能有李君这样一个学生,胡炜现在一定非常满足吧。”孟遥苦涩地想。
孟遥的语文和文科成绩虽然始终不错,但英语和数学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吊车尾”,这使她的平均成绩一直难有进步。出于对孟遥作文的好感,有一次“老头子”毫不避讳的向孟遥指出:不要在语文和文科上花太多精力,高考时最能拉开差距的科目是数学和英语,这两科才是她现在真正需要多加努力的。
“同样都是150分,为什么靠语文和文科提高总分不可能呢?”孟遥问。
“老头子”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当然不可能!文科这东西大家都差不多,好坏顶多只有十几分之差,很难拉开距离。而英语和数学一旦要拉开距离可太容易了,差几十分都有可能。我带了十几年毕业班,几乎每次那些成绩高的孩子英语和数学成绩都很高。不管你喜不喜欢英语和数学这两门,这就是高考的规律!况且文科分数的好坏除了看你的基础外还要看评卷老师的喜好——主观性太强了。谁会把提高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这种碰运气的事情上呢?你还是抓抓紧,在英语和数学这两门上都花功夫吧!”看得出“老头子”对自己教的科目没有任何热爱可言,作高考考前培训或许才是他最热衷的。
但是孟遥没有兴趣努力。胡炜曾经告诉她,英语和数学都是慢功夫,离开了基础根本没法学。难道短短几个月就能把几年的空白和不足都填满?如果真能这样的话岂不是谁都能当高考状元了?孟遥不想做无用功,因为她已经看到了所谓的结果。事实上她现在非常空闲,除了随兴做点儿作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一点儿高三学生应有的样子都没有。对此父母和胡炜都非常焦急,一再苦劝孟遥绝不能这时候放弃。“我以前有个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