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眼的知觉,厌恶眼所得之印象。所有一切官感,无论快感或并非快感或寻常,其起源皆赖眼所得之印象,亦皆厌恶。厌恶耳,厌恶声音。厌恶鼻,厌恶香味。厌恶舌,厌恶百味。厌恶肉体,厌恶有触觉之一切。厌恶思想,厌恶意见,厌恶思想的知觉,厌恶思想所得之印象。所有一切官感,无论快感或并非快感或寻常,其起源皆赖思想所得之印象,亦皆厌恶。有此厌恶,则尽扫情欲。
——
阿难(佛陀之大弟子)持钵,向摩登女乞水。女悦其貌,思念不已,告母:“非阿难不嫁。”
母谓:“阿难事佛道人,不肯为汝作夫。”
女竟啼哭不食。其母擅长蛊惑之术,请阿难来家吃饭,具述女意。阿难答道:“我持戒,不娶妻。”言毕辞去。
母闭门,以蛊道法缚阿难至。于晡时(下午三点钟至五点钟),母为女布席卧处。女大喜,遂自巧妆。阿难不就,母令中庭地出火,牵阿难衣谓:“汝不为我女作夫,我掷汝火中。”
正当阿难处境窘迫时,佛陀持神咒救阿难出。女不见阿难,啼哭不止。明日,遇阿难行乞,追随其后,而至佛所。
佛陀问女:“汝爱阿难何等?”
摩登女答:“我爱阿难,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
佛陀教诲道:“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妇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生儿子;已有儿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中,有何所益?”
摩登女闻言惭愧,即自正心,得罗汉果(清净离欲的境界)。
情欲既去,人即自由。已得自由,即知自由。已知不能再生,而已居此圣洁生活之中,己行所适,已与世绝。
佛陀解释既毕,一千僧众尽得自由,并自秽行中获取解脱。
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高踞于须弥座,以手示意,面含笑意,静静地看着面前的长明灯和座前香、烛的焚、烧。
——
一切事物皆在燃烧!
这个世间在燃烧!
第十四章 三月的人
三月的风,越吹越暖
三月的人,等待——
如火的热情给心加温
跳动着走进芳香的春
绿绿的河流抚摸树根
鲜花绽放,青睐原野
让晴烟张开手和怀抱
犹如打开了圣殿的门
有许多故事,很迷人
多多少少会情不自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