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敏之的倡导,各级官府努力下,在大唐境内大力推广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引进并改良作物品种,兴修水利,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粮食积余是意料中的事,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禁止的酿酒行业开始迅猛发展,其他一些需要粮食制作的产业也开始慢慢兴旺,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因粮食丰产出现的远洋贸易开始蓬勃发展。以粮食换取国家所需,用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贺兰敏之所知道甚至熟悉的一些外来物种,如橡胶、玉米、蕃薯、辣椒、花生等都在随后几年内慢慢被引起。这些物种的引起,注定会大唐起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远洋贸易的发展,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
大唐国力的增强,除经济水平提高外,军队战力的提高是最直接的因素。陆师的战斗力已经是无人可以匹敌了,除了训练正规化外,大量的先进武器开始装备军中。与其他大臣着想点不同,贺兰敏之很注重海军的发展,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远洋贸易的发展,造船技术必定会不断提高。扩海贸易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更大吨位船舶的建造在工匠们的努力下,也成为了现实。
当年苏定方率十五万人渡海征服了百济,大唐水师的力量可见一斑,而在贺兰敏之手里,大唐海军的实力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陆师一样,没有人可以匹敌。贺兰敏之已经下令,准备征服不愿意除国内附的倭国。除了要消灭让他痛恨的小日本外,贺兰敏之还准备派兵征服吕宋及南洋那一片区域。他要将大唐(大周)的领土无限扩大。
要征服天下,让中国的领土无限扩大,除军队战力及其他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外,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必须要保证的,军队要兵源,所占之地要移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口的补充。
如今大唐(大周)的人口基数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非常欠缺人口。贺兰敏之在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的同时,也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人口。战争是获取现成人口最好的手段,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