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曾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不能告诉他们(父母),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现在能正常生活的基础。我们都已为人母、为人父,听到这样的誓言,怎能无动于衷?
我们希望大家,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少安勿躁,先听一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想想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只可惜,那个“彼”已太难“知”了!抑或是懒得去“知”了!当然,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诸如“我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采取访谈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等等的问题。还好,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严肃认真的专家,已给出一些指导,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中的前言中有一段表述:“由于我的样本很少,所以没有任何统计意义,也不能做任何统计推论。我只是把这项研究视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其中所有的材料只具有”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的意义,不具备对更广大人群和更大范围现象的代表性”。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解释。至于访谈的形式,则是因为中学生朋友们一致以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好好谈一下这件事的机会,他们并不想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对象,因为这仅仅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非常感谢好友孙晔、洪雪、林静,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孙云晓,我们是十年好友,他于百忙之中 与我共同完成此书,并给予我无限多的鼓励,他是一个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多深刻思考的教育专家,也是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的编辑,在我的文稿中看出各种问题,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我进步不少。
书已写完,有太多遗憾,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指正。我们也知道,还有太多故事尚未讲出,等待大家的来信。
邮编:100102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D区212楼3门4A电子邮件:zhangyinmo @vipsina。张引墨200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