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官不好么?”
赵希厚一副说的是的样子:“是啊,外官有什么不好?走得多见识也多。留在京城这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意思?大伯就是典型的读书人,一辈子守在这个清贵衙门,想着熬到老就是个二品,比我爹累一辈子都有出息。可是那有什么意思。”
赵希厚一面抱怨着一面送瑞雪出去。才开了门他们便遇上了上回在宋家见着的那位朱公子,他走的很匆忙,连赵希厚同他打招呼都没有理会。
玫瑰饼:老北京点心
过桥米线(二):正宗的过桥米线不是那种用砂锅煮熟。而是砂锅里盛了一锅冒泡的热汤,然后你亲自把鹌鹑蛋(有的地方是的)鸡肉啊,里脊片等配料一起放进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过桥米线(下)
会试是二月初九开考,夜里起来还有些冷,瑞雪悄悄地出去,有了宋夫人派个自己的丫鬟还有小厮溜出王家十分的容易,她不禁暗暗佩服这两个人的行事,不过才几个月就跟门上的人混的那么熟,送个人出去,连瞧个不瞧。
越往贡院去,路上的人便越多,马车也逐渐多了起来。马车在瑞雪同赵希厚约好的地方停了下来,可是却瞧不见赵希厚的身影,瑞雪抱着用棉兜包着的鸡汤焦急的等待着。
赵希厚早就到了,只是赵老太爷把他们三个叫在一起一句句的嘱托他们:“这次的主考孔侑大人是圣人家的人,平日里最讲究文章严谨,你们要在文章上下功夫,要秉着圣人‘仁’的道理。拿到考题不要心急,慢慢的把题目想清楚,那句话出于哪里,整篇文章又说的是什么意思,千万不可以心急,草草答题。”
邱端甫很是认真的听了,赵希厚赵希远两兄弟却是有些心不在焉,这话赵老太爷已经说了无数次,要根据主考大人的喜好写文章,要仔细看题,不可断章取义。
“若是写困了就睡一下,别连着写。休息好了,这文章才写的好的。但是要急着把试卷保管好,别碰倒了烛台,遭了火可就不好了。”
“是,晚辈记下了。”邱端甫有些紧张的答到。
赵老太爷拍拍他:“子谈你若是进场后还要紧张,拜圣人的时候记得看西配殿。”
“啊?”邱端福有些不解,西配殿,怎么自己紧张要去看西配殿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应下了。
“现在虽然已经暖和了,可是早晚寒气还是重。中午要是热了,就把里面的衣裳脱下,晚上无论如何是要穿在身上的。荷包里面都给你们包了药丸,身子有一点不适就吃药,头热有……”
赵老太爷絮絮叨叨的嘱咐他们,他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