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
守丧的借口拖不过两年,李睦作为孙权,定下婚约的若是江东某世族的女儿,无论如何两年之后都要完婚了。成婚生子一路算下来,她的子嗣虽然与孙绍有十岁的年龄差距,但江东孙权的名望太高,若有人有心挑拨,对于江东而言,一边是孙策的独子,或许能有战功政绩,但另一面则是孙权的子嗣,战功政绩自然也不会差,这两子相争,就要重蹈曹袁的覆辙了。
就算争不起来,总也人心不稳。
唯有定下曹氏女,什么时候完婚,全看两家之间的盟约还残存几分,甚至三书六礼的流程就能花费掉整整一年。最后若是拖到两家反目,这婚约自然也就跟着作罢了。
这拖出来的时间,就是给孙绍长大的时间。再多五年,当孙绍年过而立,根基扎稳时,其侄仅得束发之龄,这差距最为稳妥。
“我若成婚早,将来阿绍又当如何自处?”李睦这个借口找得语重心长,大义凛然,连她自己都要感动了。
拿孙绍做借口,占了大义又占了大利。兄终弟及,叔侄争权的事历史上并不少见,李睦也不清楚历史上在孙权的强势下孙绍又是何等处境,但如今是她占了这叔侄的名义,身在江东,就不能令人再因这“名义”起了别样的心思,生出乱来。
正好,也不会再有人将主意打到她的婚事上来。
只不过当着程普李睦还能说得义正言辞,却不好意思当着孙绍这个“当事人”的面说出来,这才千方百计将那小家伙拦住。
而程普也确实如她若愿,深深动容:“权公子高义!”
李睦目光一闪,与程普对揖还礼,抿了抿唇,状似无意又说了一句:“江东径深不足,偏于一隅,只能借长江天险为门户。但若依荆州之地,西取益州,出汉中,据雄关,有蜀中山险做屏障,阿绍年岁长成,可承父兄之志,进可与曹cao一争长短,退则可划天下而并治……到时候,我与公瑾同守吴地,荆楚益蜀,由他从中取决就好……”
“周公瑾?”程普一愣。
自回吴地之后,他也曾疑惑李睦与周瑜原来明明极为亲近,偏这一年来却纷争不断,直到最近周瑜求娶太史氏的事纷纷扬扬,才察觉这其中恐怕涉及了儿女私情,实非他人所能臆断,不想却突然听李睦提起与周瑜同守吴地。
而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