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拔营,李睦还在收拾昨夜胡乱涂写的竹简,就有一小校匆匆跑到帐门口,高声唤道:“权公子起否?”
李睦看着那些竹简心情略微烦躁,自从吴郡出发,她这般行军,老将程普天天cao心要多耗费多少军粮,然而最急的却是曹使蒋齐。
江东的粮草一天不送到,就意味着曹cao在官渡就要多扛一天,他怎能不急?
因而每天清早来催李睦拔营启程的,必有此人。
李睦兜着圈子打着哈哈,只说不能急匆匆地把曹氏女抬回来就罢,慢待了曹cao的一番心意,总要令沿途皆知江东此番娶亲的诚意才好。然而这话说多了,也总有不耐烦的时候。
比如此时。
将手上的竹简往木箱中一扔,转身行到门口一把掀开帐幕,沉声厉色:“告诉蒋齐,是孙曹联姻,而不是他蒋齐联姻,他要急着走,那就由他走,我军营之中,绝不会有人阻拦。”
难得见到李睦疾言厉色动了气,那小校吓得脖子一缩,连忙俯身解释:“禀公子,营外有一人自称颍川徐庶,说有关乎存亡之言,要当面报于公子。”
“徐庶?”李睦大吃一惊,她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能成为歇后语而流传千年的人并不太多。更何况,若非他回马荐诸葛,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不知能不能成行。
李睦当然知道三顾茅庐多半是诸葛亮自居身价的一种手段而已。若非有意乱世扬名,又怎会娶出身荆襄大族的黄月英?若说私情——李睦最清楚,黄月英可不认识他!
此地虽然已经快到江夏地界了,但如今的江夏已经和荆州没多大关系了,李睦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徐庶突然就跑到她的军营里来。
“传令,全军多歇半日,请程老将军携将士们就地cao演,开营门,我去迎徐先生。”徐庶说有存亡之言,李睦纵然并不喜欢这种故作玄虚,吊人胃口的手段,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做官靠推荐,传信只有嘴的年代里,这种手段是最有效的。若李睦全然没听过徐庶的名字,也唯有一句“存亡之言”才能引起她的注意。
李睦披了披风,也不带甲,仍旧短褐束发,携三五亲卫,去到营门口见徐庶。
营门外仅一人一马,人立于马旁,身如松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