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开拓父兄之业,不能舒心畅怀地寻一个两心相知的女子共度一生而难过。
这才渐渐清晰明了。她与李睦,相交知己。任天下纷争,恩怨难解,只要她来,李睦就能出来相迎,再嘲笑一句赔了夫人又折兵,言辞无忌。
既为知己,她还怀疑李睦不能相容,岂不枉对知己二字?
黄月英正自感概,徐庶目光一扫,不动声色地上前挡在她身前,向李睦长身一礼:“恩普泽,仇不迁,此可谓真英雄胸怀也。”
李睦这才看到徐庶,眉梢轻轻一挑,想着她自己那番关于诸葛亮的“阴谋论”,再看徐庶的目光就多了几分别样的审视。
☆、第一百三十二章
自从那把火烧完之后,李睦的日子其实过得颇为乏味。一路到江夏风平浪静,再无风波,到了江夏之后,军务自有甘宁和程普,政务又有原就为黄祖副将的苏飞掌管,从民生税赋到军粮仓存,水道开通,征集民夫兵丁,一切都井然有序,完全不牢李睦cao心。
她初到时,苏飞每日还都会带着政务来请示她,但几次下来,李睦就发觉其实苏飞早有处理之法,所谓请示,只是凡事都等她的印信之后再行而已。她不愿做这种形式上的主,更不愿令部下将领生出她是来收回权力的误解,于是干脆放手不管。
可往日忙时全然不觉,一旦无事空闲下来,李睦发觉自己竟十分想念某只狐狸。
周瑜走时,还是嚼冰沙解暑的季节,而现在落叶将近,已是秋末。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书信不通,声讯不闻,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送实在是慢得令人发指,她遣去许昌打探消息的斥候也还没回来,官渡之战的消息也是时断时续,邺城就更远了。
总算黄月英与徐庶的到来,李睦或跟黄月英商讨一下弓弩的箭匣子若是改成拆卸式的能否更加实用,或与徐庶争论从益州蜀地攻打长安,是出祁山可行,还是从子午谷奇袭易胜,忙碌起来后,这才从百爪挠心,又俗不可耐的百思想千系念中挣脱出来。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李睦正在看子午谷的地图。巨大的锦帛铺在案上,每一条山路都用一笔细线勾勒出来,横笔为山,纵势为谷,曲折蜿蜒,详详细细布满了整幅锦帛。
这是她和徐庶争论取长安之道后,徐庶执笔,花了整整五天的时间画出来的。李睦只知后世常有人道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