吭声,只是默默地叹气。
方生这年刚上初中一年级,那时上了中学有粮油户口,学生每月可以供应十八斤粗粮,就凭这点粗粮,方生养活着自己和他的全家。
可父亲说今晚要出去有事……,做什么呢?他不解地望着父亲腊黄泛青的脸。
父亲并不言语,他默不吭声,好一会儿,去厨屋后找出两把铲刀,还有一只箩筐,望望天色,喃喃自语起来:“天太暗了,不过是雪天,能看见的。”又自语起来:“困难快过去了,等春天一到,再到清明节,往后就见麦穗了,一切就会好起来……”他的迷朦的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这使方生的心头更加困惑,他问父亲:“去哪?”,之后又是短暂的沉默。父亲一握刀把,果断地吩咐:“走!跟我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好东西等我们!”
方生没头没脑地跟随父亲,走出村外,一直走到那个榆树坡上。村外的飞雪仍在飘飞,只是没先前那么大了。他们来到一块空旷的坡地,那儿什么也没有,只有那遍落满积雪的榆树林。
父亲停下脚步对方生说:“你看,现在的人真都傻了,这么多榆皮,一等返青后就不能吃了,竟没人知道……”
方生真正地留心起这么多榆皮,还是第一次。他在心里直嘀咕:“这么粗糙的东西,吃到肚里能受得了吗?”
父亲却早已去铲那些榆皮了,他一边教方生铲榆皮的方法,一边向他介绍榆皮的好处。从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直讲到那个出身于放牛娃的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父亲对方生说:“这些人都吃过榆树皮,榆树皮里含有大量的淀粉,还有维生素、糖份呢。榆树皮救过很多人的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不然,何以许多农村孩子都会唱那支榆皮歌子呢?”
说着,父亲轻轻地哼了起来:
榆皮老,榆皮好,
吃了榆皮命能保。
榆皮糙,榆皮光,
吃了榆皮好插秧……
歌子苦涩的韵味和着剥脱树皮的声音,在空寂冷清的冬夜村野上荡漾,没有产生出一丝回响,父亲铲得很累了,气喘吁吁用手去擦额上的汗,回头一看,已是满满的一大筐。他高兴得有如盗了仙草似的,领着方生自满自得地凯旋而归了。冬夜分外冷清,空空荡荡,而父亲的心里似乎从没这般充实。
回到家了,父亲放下筐大嚷:“有救了!有救了呀!孩子他妈,你快来看,看我和方生带来什么了?”
母亲听这声音就知道有了吃的东西了。她急忙支撑着病躯爬下床,颤晃晃地跑到了堂前,一瞅箩筐,不解地问:“这是什么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