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风飘即逝。
第一章
正文
因为偏僻,这里落后了,又因为无知,这里很愚昧,然而,我并不想在这落后与愚昧中生存下去。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从这山村走出去,永远告别,这里的落后与愚昧。
珍珠泪,是我心中最美的梦。
…吴承宇日记
一
吴承宇的家在农村,村子有些偏僻,不过那里的人活的还算跟得上时代,因为一般人见了汽车是不会把它当作甲壳虫的,村里人还知道,现在社会是市场经济时代,钱是万能的。一般爱钱的人只爱家而不爱家乡,因为这地方穷,为了家,他们也就“背井离乡”,跑到广州、深圳打工去了。村里的青壮年跑了一大半,跑不动的,懒得跑的,便留在了村里。吴承宇的爸爸四十来岁,既可以算跑不动的,也可以算懒得跑的,他也留在了村里,和这里的黄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把挣钱的希望全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应该说他的老爸头脑还算清醒,别的孩子还没读完初中就已经成了“工人阶级”了,他或许担心儿子太小舍不得走,或者怕乡里中学老师没了饭吃,竟还没有绝到和别的父母一样,非逼着自家的孩子到退学的地步。
改革开放的春风是从东边吹起来的。谁也不用怀疑,海边的风当然大些。不过这风比较怪,到了昆仑山边,逆吹过来风更大,把西边的人也吹到东边去了。吹不动的,也不甘心落后,其实是不甘心没有钱,赖在家里,也得想法弄钱。稍有能力的,当上了村里的父母官,诈别人的钱。父母官是可以为民着想的,他们四处奔波,寻找致富门道,让村里人富走来,更是可以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一般当官的人都知道,要出油率高,前提是必须油菜籽好。为了培养又大又肥的油菜籽,几经周折,他们有了门道:依靠土地,发展经济,大力种植果树。
家家户户都种了,没几年,树长大了,也结了果。结了果还要有销路,当然要有销路首先要有路。村民们知道好日子只差好路了,便纷纷集资修路。终于,父母官的心血有了回报,集资的钱,修路去一半,自己腰包里装一半。
吴承宇的家也跟上了形势,村里种了树,他家也种。村民富起来了,他家也富起飞来了。每年卖水果的加上养猪养鸡的收入,比出门打工的也少不了多少。这样,吴承宇更是不用担心被老爸勒令退学了。
提到吴承宇老爸,说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点不假。此人名叫吴文华,据说,这名字还有点来历。他上学的那年刚好是文化大革命,父亲就给他取了个学名叫“文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