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呢,因为论辈份,他该是“文”字辈,二来是名字中有“文化”二字,好让儿子好好干革命。其实这名字也用不着多推敲,说白了就是没文化。这吴文华也不负父望,没过几年,就成了“革命者”中的佼佼者。村里以前划为富农地主的,他有事没事都要拥上一群人去把他们揪出来斗一斗。割资本主义尾巴他也干的最彻底,哪家有几本藏书,或者喂了只鸡种了棵树,只要被他见到了,他都会跑去把它们全部铲除。
吴文华的学习生涯就是在革命中度过的。十年过去了,别人都翻了身,他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他不仅没有文化,还很迷信,这也是规律,一般没文化的,不是傻子就信神。吴文化健谈,谈的也贱,全是些诸如命啦,鬼啦,神啦之类的话。比如别人的名字本来不错,可经他七算八算,出问题啦:这名字若不改,不是短命就是命差。遇到了健谈的他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活计,跟别人聊上半天。在农村,做个房子埋个死人选个日期还算说得过去,可吴文华迂到了种根果树还要看看宜不宜动土的地步。
说吴文华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并不是因为他在“文革”中把一些甚至只有一点点思想的有产阶级也弄成的思想的“无产阶级”,而是因为他生活富裕了,还不忘把自己无产化。
“斗地主”一直是吴文华的至爱。什么是“斗地主”,当然这个时候“斗地主”不是斗的人,这是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扑克牌名称。有三个人便可以上阵,一个地主,两个小农。小农是一伙,地主多三张牌,地主输了,给两个人掏钱,赢了,两个人给他掏钱。吴文华“斗”的目的是让自己赢钱,结果呢?自己越来越“无产阶级化”。
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是吃水不忘挖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明明挣了些钱,当然自己可算地主了,本可以过得好一些,却非要在赌博中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这钱就好比水,渗出井慢,流走却很快,吴文华只得思考着再挖井了。
除了“斗地主”吴文华也爱“修长城”。别的赌徒上了桌子,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直到“孟姜女”来了大吵大闹着把丈夫领回家。吴文华决不会赌上三天三夜,他“斗地主”、“修长城”也要选个黄道吉日。可一次次输钱,他也有些怀疑,这黄道是不是真的。后来他的疑虑消了,因为别人告诉他,你选个吉日,别人也在吉日,两人同日总还有些输赢,这就要看财神偏袒哪一方了。
这样的家乡这样的家,吴承宇在成长。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不过最高兴的是他爸,每次成绩单摆在他面前时,他总要拿出去夸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