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是在吃散伙饭的时候来回忆四年的大学生活。到后来,我们就开始回忆吃散伙饭的生活——总之,大家吃完了一趟一趟好像永远没有结束的散伙饭,最后,都在火车站台上哭成了泪人。
我记得,给童超送行的那天,在站台上,童超抱住我,在我耳边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开心,记得找我,一定啊。不要把我当成陌生人。”
我问:“千里迢迢到北京找你去?”
“我始终在,你一回头就看见了。”他意味深长地说。
他那温柔的眼神让我知道——他永远不会拒绝我。
临行前,他送给了我一本书,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思写的《马语者》。在我们那个年龄,还是很流行送这些看上去很高雅的东西的,仿佛寄寓愈深就愈显得情深谊长。而童超更是知道, 像我这样附庸风雅的人,对于这样的名著总是有很大兴趣的——因为它可以成为我卖弄的本钱啊。
《没人知道我爱你》三(3)
他说:“希望你好好看看这书。”
我说:“知道了。”
他说:“书里面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我说:“是吗?”
我记得在这样温情的场面里我还很俗气地跟童超说那船票钱算我借他的,等我一参加工作拿了工资就马上把钱还给他。
童超说:“不用了,反正也是我的奖学金,是意外之财,你就做个纪念吧。”
如果童超是个小气的人,这200块钱会成为他的一个教训,一个痛,一个为自己不值的巨大的疤。
可我更相信童超是个性情中人。那时候他还不是商人,不会用200块钱来投资一份感情。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呢?”
他说:“因为你值得。”
多美丽的五个字啊——“因为你值得”——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珍惜它,所以我也被剥夺了再次拥有它们的权利。
我有些尴尬,没有接他话。
接着他又说:“没关系,我知道我不是你想要的那一种人。”
我还能说什么?
我就只是跟童超说他的这种执着会让他找到一个真正的爱情。
确切地说,这200块钱,在那个时候,对他的意义,甚于我。
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200块钱,对他、对我都不会稀罕了。
但我们的生命里,有那么值得稀罕的200块钱,连同那天的雨,那天的咸水鸭,那天的湿漉漉的肩膀,永远不再重来。
童超毕业以后他家里人帮忙让他分配去了北京的一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